(原標題:一份被會計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年報,揭開了一個農商行幾近虧損的窘狀)

一份被保留意見的年報 揭開一個農商行幾近虧損窘狀

一份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年報,揭開了一個農商行或許幾近虧損的窘狀。而這樣的窘狀,或許只是我國中小銀行困頓的冰山一角。

未足額計提

近日山東壽光農商行在中國債券信息網低調掛出的2017年年報,很有看頭。這家資產規模395.8億元的小型農商行,難得地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原因是“未足額計提發放貸款和墊款損失準備及抵債資產減值準備”。

北京永拓會計師事務所指出,如果按照規定的會計政策計提貸款損失準備及抵債資產減值準備,壽光農商行2017年發放貸款和墊款的淨值將因貸款損失準備而減少4.33億元、抵債資產因抵債資產減值準備而減少3.205億元,2017年度的淨利潤將減少7.53億元。

一份被保留意見的年報 揭開一個農商行幾近虧損窘狀

查閱財報,截至2017年末,該行發放貸款和墊款188.95億元,較去年末的180.52億元微增。其中對公貸款佔據絕對大頭,爲129.05億元。資產質量及貸款風險表現如何?我們直接引入除了正常類貸款,其他四級分類貸款的表現:

一份被保留意見的年報 揭開一個農商行幾近虧損窘狀

五級分類貸款爲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爲不良。該行損失類貸款餘額爲0,但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貸款2017年末餘額都同比增加不同幅度,逾期貸款由17.91億元,上升至20.34億元。

一份被保留意見的年報 揭開一個農商行幾近虧損窘狀

根據會計政策規定,若有客觀證據證明金融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減少且減少金額可疑估計,則確認該金融資產已減值,並計提簡直準備。

通常而言,用於確認是否存在減值的客觀依據的標準主要包括:

1.利息或本金髮生違約或逾期;

2.借款人發生財務困難,例如權益比率、淨利潤佔比等指標惡化;

3.債務人違背合同條款;

4.可能導致債務人倒閉的事件發生;

5.借款人的市場競爭地位惡化;

6.貸款降級至於關注類以下。

綜上,也就是說,如果按正常邏輯,壽光農商行確實是應該加大撥備計提的。而根據財報,壽光農商行去年末的貸款損失準備餘額爲8.40億元,同比前年的10.97億元降低約2.57億;貸款損失準備計提金額也由3.02億元降低至2.66億元。

該行在財報表示,其餘去年打包處置貸款兩個批次,涉及賬面貸款餘額減少6.59億元,收到打包處置款1.36元,打包處置損失5.23億元減少貸款損失準備。

然後,我們就很難在有限的財報表述裏,找到更多有關爲何該行沒有加大計提的原因了。

此外,記者還在財報上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去年,壽光農商行與山東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簽訂了債權轉讓合同,涉及債權本息合計3.285億元,收到打包處置款1.02億元。根據合作清收協議,壽光農商行要支付該AMC1.142億元。截至至今年6月6日,壽光農商行實際支付了3239.5萬元。

回籠1.02億元,付1.142億元……通過這個例子,省級AMC面對農商行壞賬清收大蛋糕的議價權,不言而喻。

問題是它賺的也不夠扣啊

如果按照永拓會計師事務所的說法,壽光若按要求進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該行2017年度的淨利潤將減少7.53億元。但問題是,該行好像根本從來也沒賺這麼多啊!

2017年度,壽光農商行(合併報表)營業收入10.54億元,而淨利潤卻只有6570萬元;2016年末,該行淨利潤3258萬……你算吧,加起來也沒有一個億。即使再加上該行母公司2017年未分配的利潤4.289億元,這個窟窿似乎根本不可能填得上。

跳出財報看這家銀行,有一個細節很值得注意。去年10月,壽光農商行因爲未對集團客戶統一授信,被罰款50萬元。

什麼叫“未對集團客戶統一授信”?就是大的集團客戶,一般關聯企業都很多。如果A子單位由A分支行審批,B子單位又由B分支行單位審批,就很有可能產生關聯公司之間的關聯擔保,不太容易控制授信規模,極有可能造成過度授信過度擔保。

所以,銀行是一定要對 集團內所有企業的整體有一個授信總額度把控,一旦超出這個總額度或者是這個集團內的企業有一家開始出現問題,就要進行預警,提示其他銀行對所有這個集團內的客戶警惕。

而壽光農商行就是因爲這個被罰的。所以合理推測,它的單一客戶授信額度,可能會過高。而這,就反之驗證會所的意見,或許需要加大計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