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最爲核心的一個精神是孝,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都強調這種精神。中國文化不僅把孝順作爲做人的基本原則,還將孝引入了國家治理中去,認爲大孝之人必然是大忠之人,國家選拔官吏,也主要是考察這個人是否孝順,所謂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中國文化各學派對孝的認識大致相同,但在如何盡孝方面,卻有大大的不同。儒家和道家因爲所持的哲學思想和價值觀的不同,在如何盡孝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道家學派的集大成者莊子,在這個方面有巨大的區別。好玩的國學今天就來談談,孔子和莊子的孝順觀。

孔子:我們如何盡孝!

儒家學派是一個現實主義的、理性主義的學派,強調做人要有溫度,做事要有限度,不能過度。做人要有溫度,其實說的就是仁者愛人,做事要有限度,說的是儒家的方法論中庸之道。孔子特別重視孝順之道,他在論語中,和不同的弟子講了孝順之道,這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1.孝就是出自內心的愛與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告訴子游,真正的孝順,是發自內心的愛父母發自內心地敬父母。如果沒有內心的真誠,我們撫養父母,和養小狗、小貓等寵物又有什麼區別呢。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2.孝就是要每天微笑面對父母。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

孔子告訴子夏,真正的大孝,不是給父母喫好的,穿好的,而是要讓他們內心高興。如何高興呢?就是要每天給父母好心情好臉色。所以孔子說“色難”。孔子點到了人性的弱點和死穴。我們往往把最溫暖的微笑給了陌生人,但對我們最親近的人,卻吝嗇那一點微笑。當我們每天疲憊地回到家裏的時候,當我們內心憂鬱不快樂的時候,你往往在外面隱藏的很好,但是回到家裏,你臉上陰雲密佈,一萬個不高興。我們的父母看到這些,他們的心情也不高興。所以,孝順父母,就是要每天給他們一個微笑,最好每天一個溫暖的擁抱。

3.孝順就是做好自己。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孟武伯是個官二代,或許還是一個頑劣的、整天做壞事的孩子。孔子告訴他,你們傢什麼也不缺,你要是孝順,你就做最好的自己,讓你的父母不擔心你做壞事,而是擔心你是否生了病。所以,做最好的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不要讓父母擔心你做違法犯罪的事情,不要讓父母蒙羞丟臉,要讓父母臉上有光,這纔是最大的孝順。

莊子論孝的六種境界!

孔子的孝順觀,可以說是非常的現實,值得我們學習。但道家的集大成者莊子,對孝卻有不同的理解。他提出孝順有六種境界。

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莊子說:“尊敬雙親,力盡義務,容易做到;眷戀雙親,出自內心,難啊。眷戀雙親,也許容易做到;虛靜恬淡,忘親忘愛,難啊。忘親忘愛,也許容易做到;讓雙親也恬淡,忘了我,難啊。讓雙親忘了我,也許容易做到;要我兼忘天下人,那纔是真難啊。兼忘天下人,也許容易做到;讓天下一切人都恬淡,不頌我是聖人,根本忘掉我的存在,那纔是難上難啊。

睿智的超脫的莊子,站在無爲的哲學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孝順的六種境界,或者說是六個階段,其哲學內涵,遠遠超過了孔子,可以說這是對孝順的最好的理解。這六個境界分別是:敬孝、愛孝、忘親、使親忘我、兼忘天下、使天下兼忘我。

事實上,莊子對孔子的孝順的觀念,是贊同的。這裏面所說的敬孝和愛孝,其實就是孔子的觀點。但莊子認爲,大孝還有更高的階段。那就是,第三步是忘記父母親(忘親),第四步是讓父母忘記我是他們的子女(使親忘我);第五步是孝順的時候同時忘記了天下人(兼忘天下);最高境界是孝順到天下人都忘記了我的孝順(使天下人兼忘我)。

前兩個階段,我們在孔子的孝順觀時講過,現在我們從莊子的第三個階段講起。

1、忘親就是把父母當成無話不談的朋友。雖然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但是我們和父母之間總是有隔閡有距離,這是因爲我們時時把他們當成大人當成長輩,或者說當成約束我們的人,我們表面上尊敬,其實是害怕,沒有把父母當成是心靈上融合的人,當你像愛你的老婆孩子一樣愛父母的時候,當你像對待朋友那樣無拘無束對待父母的時候,這纔是真孝,這纔是大愛。

2.讓父母忘記你是他們的孩子,讓父母把你當成朋友。這是忘親的更高階段。只因爲你沒有把父母當成朋友,父母在你面前,也時常端着架子,時常以長輩的面目出現,這其實就是感情的隔閡,也有可能產生誤解。父母也有撒嬌的時候,假如父母能像你撒嬌一樣,對待你,那麼這就是孝的大境界了。所以,經常讓父母和你撒撒嬌,這就是最好的孝。

3.孝是出自內心,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更不是做給天下人看的。我們常常懷有功利之心,我們孝順的種種行爲,就想讓別人知道,你看我多麼孝順啊。事實上,莊子追求自由、追求逍遙之道,他是想拋棄功利的,是追求審美的境界。所以你孝順的時候,根本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你、看你,你只要自己問心無愧、跟父母相處的愉快,他們也能開心、其樂融融就好。

4.讓天下人都忘我。這是莊子哲學的最高境界。人生其實就是個江湖,或者說就像一個大玻璃缸,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水裏遊的魚,最好誰都不要依靠,這樣才能自在逍遙。所以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對待父母也是一樣,我用我的靈魂,用我的自在去與父母相處,所謂天下和天下人,在我眼裏都是一樣的。愛父母就是道,宇宙間最高的法則,而道是無爲而無不爲的。所以孝的最高境界就是忘記天下的存在,在我的心裏,愛父母和愛我自己是一樣的,我們已經完美地合二爲一了。這就是孝的最高境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