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世民上位後,又讓李綱做新太子李承乾的老師。正因爲他的好,李淵建立唐朝後,立即把李綱招爲太子李建成的老師。

封建社會人們都奉行學而優則仕。考科舉當官,爲百姓立命,爲生民立心,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位極人臣施展抱負是古代官員的終極夢想。還有一種實現價值的方式是當未來天子的老師。能當太子老師的一定是能人,一旦太子上位老師就是典範。不少文官都以能當太子老師而驕傲。可有個名臣叫李綱,他不僅當了太子老師,還當了三個太子的老師。可太子學生無一例外造了反,實在是心塞!

李綱是隋唐時期的名臣,兩朝元老。隋朝開國以來,他就當了太子楊勇的老師。楊勇是個軟弱還愛享樂的主。有一回他開Party請東宮的輔政大臣喫飯。席間大家喝得有點嗨,唐令則站起來就說要給太子彈奏一曲。楊勇自然樂得接受,大家也很喜聞樂見。可李綱見楊勇那德行就很生氣。他覺得唐令則身爲太子的輔佐大臣,卻把自己當歌伎使喚。不僅貶低自己的身份,還不務正業帶壞太子成何體統!這事兒讓皇帝知道了可不是啥好事。

楊勇最後被廢的時候輔政大臣沒一個出來說話,就李綱出來說了句公道話。他向楊堅表示,楊勇資質一般,多讓賢良的人輔佐纔能有些進步,不正派的人一誘導他就會變壞。如今太子被廢也不全是太子自己的問題,楊堅這個父親首當其衝。他沒有做到父親的教育職責,怎麼能只怨太子自己。楊堅聽完他的話很是慚愧,隨即給李綱升了官。

可見李剛是個正值敢言的良臣。正因爲他的好,李淵建立唐朝後,立即把李綱招爲太子李建成的老師。但是李建成心有隔閡不願聽他的意見。李綱見李建成油鹽不進,乾脆請辭。可李淵不讓他走,好說歹說求他輔佐。可惜玄武門兵變,李建成被殺。李綱這個老師也只有鬱悶的份兒。

李世民上位後,又讓李綱做新太子李承乾的老師。李承乾倒是很尊敬這個老師,也很聽他的意見。不僅和老師有商有量,還特意照料老師的腳疾。可惜李綱這時候年紀大了,沒幾年就去世了。太子李承乾最終還是心有怨氣走上了造反的路子,落了個慘死。李綱沒看到學生的造反,可他還是沒培養出未來天子。作爲儲君的老師,多少有些遺憾。可作爲臣子,他仁至義盡。倘若他能多活幾年,也許李承乾不會反,大唐歷史也會有所改變。

三次輔佐太子,無一成功。說起來多少是遺憾的。可這些並不是李綱的全部責任。太子是否能成功上位,那是綜合因素導致的。李綱絕對是個實在的良臣。要說他錯,那就是他不擅長幫太子參與政治鬥爭,不擅長或者不願意當個權力者的智囊團。他盡的,是臣子的本分,卻不是權力燻心之人所需要的。明君少有,李綱只能錯付真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