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頭髮雖然濃密,卻最容易脫落,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脫落得越來越厲害。到了40歲左右,毛囊開始老化,頭髮也就越來越少,而且越來越細。

除了年齡,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頭髮的生長、更新,例如營養不良、精神壓力過大都可能導致脫髮。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性別

大約1/4的男人從21歲開始有禿頭的趨勢,35歲時大約2/3的男人都有某種程度的脫髮,而到50歲時85%的男人頭髮顯著稀少。

男人的脫髮95%有明顯特徵,屬於“男性型脫髮”:髮際後退,頭頂的頭髮掉得比周圍快。

爲什麼男人要比女人更容易掉頭髮?

是不是和雄性激素有關?沒錯。雄性激素有好幾種,跟哪種有關呢?是不是含量最多的睾酮?

不是,而是從睾酮衍生出來的二氫睾酮。大約5%的睾酮會被一種叫5α還原酶的催化劑轉化成二氫睾酮。二氫睾酮量雖少,威力卻大,和雄性激素受體結合的能力是睾丸的十到幾十倍。

它們在前列腺和頭頂的頭皮這兩個地方最爲活躍,由於遺傳的緣故,有些人天生就對它們特別敏感。在前列腺,二氫睾酮和雄性激素受體的結合刺激細胞的增殖,能導致前列腺肥大。

而在頭皮,二氫睾酮和雄性激素受體的結合讓毛囊萎縮,毛囊的生長週期變得越來越短,長出來的頭髮越來越細,最終,頭髮細得肉眼看不見或完全消失。

頭髮能對頭部起到保護、保溫作用,但爲什麼男人會普遍有禿頂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爲頭髮同時還是一種社會符號,能影響人們的印象。

“聰明的腦袋不長毛”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卻反映了人們下意識的心理,覺得禿頂的男人更老成、更有經驗和智慧。

在其他靈長類,例如黑猩猩和大猩猩,在青春期之後頭頂的頭髮也會逐漸變少,而這通常能增加它們在羣體中的社會地位。大猩猩甚至因此有一個突出的前額,讓禿頂顯得更加明顯。

所以,在人類進化史上男人禿頂也許有其生存優勢,與它有關的基因因此得到了傳播、保存。

但是在現代社會,脫髮更多地引起人們的煩惱。雖然男性型脫髮並不是疾病引起的,也對身體無害,但人們總是想把它當成病來治,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治療脫髮的祕方、偏方在流傳。

至今有2種西藥被證明治療男性型脫髮有效,得到國際公認。一種是非那雄胺。它能夠跟5α還原酶緊密地結合,讓睾酮結合不上去,這樣就阻止了睾酮轉化成二氫睾酮,減少了二氫睾酮的產生。

另一種藥物是外塗的米諾地爾。

米諾地爾原是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它能治療脫髮也是偶然發現的,那些服用米諾地爾的高血壓患者被發現在不該長頭髮的地方,例如面頰和手背,也長出了頭髮。

於是它被改造成外塗溶液塗抹到頭皮上,臨牀試驗證明約一半的男性型脫髮患者使用它能有些效果,防止脫髮和長出一些新頭髮。米諾地爾的作用和二氫睾酮無關,可能是由於它能促使血管舒張,刺激了頭髮的生長。它的效果不如服用非那雄胺明顯。

但是不管是非那雄胺還是米諾地爾,都必須終身每天使用纔有效果,一旦停止使用,就會逐漸又恢復到脫髮狀態。而且二者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非那雄胺會影響少數服用者的性功能,而米諾地爾則會讓某些人的頭皮過敏、發炎,嚴重者還可致癌。

而某些企業宣傳自己祖傳配方,其實也被發現是添加了非那雄胺或米諾地爾,例如章光101都曾經被香港、新加坡衛生部門檢測出摻有米諾地爾。

本文來源於知名作家 方舟子

小萱說

非那雄胺和米諾地爾雖然有效,但屬於致癌物質,千萬不能盲目使用。而真正純植物提取的產品,是非常安全並且有效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