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有很多人都與佛教有着這樣那樣的因緣,有很多人都以種種方式與佛法碰過面。但太過強大的物質主義理論氛圍,再加物慾橫流的社會現實,使得許多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又退回到原先的生活軌道中去,再次囿於對佛法的成見、偏見與無知的認知方式中。非常珍貴的解脫苗芽就此夭折,慣性而愚癡的生存軌跡只能與佛法的智慧之光擦肩而過。

人身難得,佛法難逢。而今你既得人身,又值遇佛法,這殊勝之緣很可能於千百萬年中只此短暫的數十年,如果再錯過了,那將是你最大的遺憾。

學佛的目的應當是:了斷自己曠劫以來的六道輪迴之苦,然後以成佛之身倒駕慈航,引渡茫茫苦海中的芸芸衆生。簡單地說就是:學佛成佛、唸佛成佛,並使所有的衆生皆能學佛成佛、唸佛成佛。

佛教是世尊的言教。信仰佛教是以佛爲導師、爲榜樣、爲助緣,最終成爲同樣福德圓滿、智慧圓滿的佛。信仰佛教可以使我們破除迷惑,走上正途,對於這一點,只有真正入門的人才能有親身體會。如果自己尚未接觸佛法,那就儘量用自己的心、腦、眼、身親自去體會、思索、觀察、實踐,如此方能對佛法真正有所領會。

莎士比亞說過,千萬不可妄自評論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過的錯誤。如果對佛法僅限於道聽途說、一知半解便枉下結論,則無異於坐井觀天。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日未到。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學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學佛,在家也可以學佛。學佛的人不一定都是和尚和尼姑,無論做哪種工作的人都可以學的。只要能誠心學佛,不一定都要出家。古今因學佛而往生極樂世界的在家佛教徒是很多的, 歷史上學佛的名人學士,如陶淵明、蘇東坡、白居易、柳宗元、司馬光等有大學問的人並不是和尚。

你不妨借自己幾天時間,體會一下另一種人生觀、價值觀,感受一下唸佛的心情,不久你就會面貌一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