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西湖大學成立大會在杭州舉行,標誌着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就此誕生。根據資料顯示,西湖大學按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爲起點,通過多次全球人才招聘,先後引進了幾十位傑出科學家,同時學校建立了多個校級科研平臺,致力於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培養複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發表題爲《磨礪以須,倍道而進》的致辭,從致辭中可以看出,施一公對西湖大學的定位和蘊藏的能量充滿信心與期待,他聲稱相信西湖大學一定能夠在不久之後成爲世界一流的大學。

來源:圖蟲創意

相信大家對施一公並不陌生。最近他還因爲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8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作演講報告火了一把,中國學子紛紛爲他的卓越風姿和高質量的演講內容點贊。

2008年,作爲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施一公拒絕了100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資助,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之後又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由於在科研界頗具聲望,所獲的重要獎項數不勝數,成就驚人,施一公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外界的關注,也不時夾雜着質疑和爭論。

來源:圖蟲創意

9月16日晚,施一公曾在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中分享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他說自己回國的目的是想影響一批青年人,想培養最優秀的創新型青年才俊,他不甘心看着中國的優秀學生全部流向海外,並且得不到重用。可能是清華並不能讓他看到希望,最後他辭去清華副校長職位,決定結合自己的中西體驗,創辦一所現代化的、世界級的、研究型的民辦大學——西湖大學,爲國家爲社會培養高精尖的人才。

施一公的一篇演講中有一句話:“當這個國家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爲這個國家出了大問題。”雖然這句話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從不久前的清華大學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因學術不端遭到撤稿,到如今的孩子們都想當網紅當明星,中國的學術氛圍確實略顯浮躁。

來源:圖蟲創意

最近更有媒體“得意洋洋”地爆出,因爲特朗普政府對華裔科學家的不友好,中國即將迎來大批人才迴流。雖然留住高尖端人才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一件事情,那我們是不是也該反思:爲什麼中國只能等着其他國家放棄人才,而不是利用自身優勢吸引人才主動留下來?

總而言之,希望這所被施一公寄予厚望的西湖大學,能夠帶來一些轉變,能夠讓社會看到新氣象,能夠真正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力量!

編輯:大蝦

圖片來源於圖蟲創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請標註來源:新財迷(newcaimi)及作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