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的研究顯示,各種類型的紫外線輻射能穿透到皮膚的不同深度,並且證明了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會導致皮膚癌。▲ 不同波長的紫外線都會影響皮膚的完整性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文章來源:學術經緯

烈日當頭,防曬必不可少! 有人 塗上防曬霜,有人限制自己在戶外的活動時間。

哪種紫外線輻射對皮膚傷害最大? 紫外線究竟是如何損害皮膚的? 如果我們瞭解這些問題,或許會幫助我們更有效地防曬。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Binghamton University)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Zachary W。 Lipsky在導師指導下正在研究這兩個問題。 他們的結果最近剛剛發表在《生物醫學材料力學行爲雜誌》(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介紹研究結論前,我們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人眼無法識別的紫外線。 根據波長和光子能量,紫外線可分爲四類。

在防曬產品的相關說明上,我們最常見到的是紫外線A(UVA)和紫外線B(UVB),它們分別代表長波紫外線(315~400納米)和中波紫外線(280~315納米)。 UVA不會被大氣層所吸收,而UVB到達我們的身體之前大部分被大氣層吸收。 人體偶爾暴露在UVB下5~15分鐘能產生對身體有益的維生素D; 但如果長時間暴露在外,則對身體有害。

除此之外,還有屬於短波紫外線(200~280納米)的紫外線C(UVC),它完全被大氣層吸收。 UVC常存在於焊接作業當中。 這種紫外線的一個特性是有殺菌力,可以用作爲有效的殺菌劑。

另外,波長範圍在100~200納米的真空紫外線,僅在實驗室條件下才會出現,並且非常接近X射線光譜。

以前的研究顯示,各種類型的紫外線輻射能穿透到皮膚的不同深度,並且證明了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會導致皮膚癌。 但是,紫外線究竟是如何損害皮膚的,卻很少受到關注。

多年來,化妝品行業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爭論UVA與UVB哪個更容易造成光損傷,導致皺紋提前出現,並增加皮膚組織的脆弱性。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採用不同波長的紫外線來照射女性胸部的皮膚。 之所以選擇這部分皮膚,是因爲它們通常只接觸很少量的陽光,“底子”比較好。 分析結果顯示,紫外線的傷害其實是由皮膚吸收紫外線的能量總量而定,沒有哪種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更嚴重之說。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發現了紫外線損害皮膚的機制。 皮膚的表層稱爲角質層,細胞之間通過一種叫作角化橋粒(corneodesmosomes)的蛋白質彼此黏附。 而紫外線會削弱角質細胞之間的結合,這就是爲什麼曬傷會導致皮膚脫皮的原因。

 

“隨着紫外線輻射越來越多,這些角化橋粒的分散度在逐漸增加。 它們本應該是圍繞在細胞周圍的小點,但隨着輻射增加,它們看起來就像爆炸了一樣,遠離它們所在位置。 ” Lipsky 總結說, “ 這些角化橋粒的破裂,破壞了皮膚結構的完整性。 ”

“化妝品行業的研究人員嘗試着把不同的有效成分添加到防曬產品中,希望更好地保護皮膚。 ”通訊作者German教授說,“但到目前爲止,雖然已經有很多關於皮膚損傷的研究,還沒有一個研究論證紫外線是如何影響皮膚結構完整性的。 ”

我們知道,角質層是皮膚的第一道屏障,所以我們需要保護角質層不受到細菌和其它有害物質的侵害。 而使用防曬產品,不僅可以預防皮膚癌,還可以保持皮膚的完整性,避免感染和其他的皮膚問題。

基於這項研究的結果,研究人員將繼續研究紫外線輻射如何影響我們的深層皮膚。 不過,目前已經得出的重要結論就是,不管在什麼季節,皮膚的保護都非常重要。 除了塗防曬霜外,使用防曬衣物、遮陽傘等,也都是有效的防曬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