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反之亦然。

可是現在有多少父母真的懂得怎樣做纔是真的愛孩子?

什麼纔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

什麼纔是支撐孩子一生屹立於這個世間的必備品質?

開學第一天,寧波某小學就出現了這樣一條新聞:半數孩子在喫飯的時候,面對蝦卻傻眼了,有的拿起來聞一聞,有的拿起來舔一舔,然後忍痛割愛,望“蝦”興嘆。

老師問及原因:“原來是不!會!剝!蝦!”

這樣的新聞一出,其實大家早已見怪不怪,因爲每年一到開學前後,都會有諸如此類的新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很多老師也早已習以爲常。

孩子不會剝蝦、不會繫鞋帶,自理能力差,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很多人的評論一致指向:都是家長慣的。

可爲什麼一面是對這些層出不窮的新聞的指責,一面是這樣的新聞還是鋪天蓋地刷屏?

很重要的一點,可能是父母認爲,“這些瑣碎的小事,等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的就會了”。

至少神童魏永康的母親是這麼認爲的。神童成績有多好,可以概括爲:

兩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

四歲學完了初中課程;

八歲進入重點高中;

13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

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這樣的學習成績,讓人歎爲觀止,可神童卻僅僅因自理能力差,被學校勸退,連研究生學歷都未取得。

和很多家長的想法一樣,魏永康的母親認爲,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皆是草;只有專心讀書,將來纔有出息。除了學習,家裏任何事情都不讓魏永康插手。

每天早晨,他的母親連牙膏都給他擠好,接着給他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爲了讓他在喫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讀高中的時候,他的母親還親自喂他喫飯。

可以說,從小學到大學,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母親一手包辦的。對於兒子的自理能力差,她稱“他人這麼聰明,很快就能學會”。

可是,一則新聞報道有力證明了母親的想法是錯的:脫離了母親的照顧後,魏永康“失控”了。他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單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

房間不打掃,屋子裏臭烘烘的,襪子髒衣服到處亂扔;他經常一個人窩在寢室看書,卻忘了還要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爲此他有一門功課記零分,而沒寫畢業論文也最終讓他失去了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

父母正在像養大熊貓一樣撫養孩子,爲什麼不能明白,“現今還有誰會照顧誰一輩子,那是多沉重的一個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

標準的“專業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兒”,只顧學習的他,不會與人相處,輾轉多地纔在深圳找到了一份“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工作。

苦難和挫折是成就孩子堅毅品質的養料,溺愛和嬌慣是敗壞孩子意志的毒料。

孩子在家裏嬌生慣養,等待他的將是在外面的四處碰壁。

魏永康的母親後來總算明白,她爲自己對孩子的傷害表示深深地懺悔。

中國式父母應該引以爲戒。

教會孩子怎麼勞動和如何去愛,家長不能越位,也不能錯失良機。因爲從穿衣服刷牙,到刷碗洗衣,人是需要在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中慢慢學會各種技能。

家長取而代之的結果就是,孩子失去了生活的能力以及喪失了生活的興趣,更重要的失去了任何思考的能力。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孩子自理能力差的新聞之所以層出不窮,另一個原因是,很多家長對“孩子要富養”的誤讀。

他們認爲,窮人家的孩子才早當家,父母讓孩子學着自理,學着做家務,就無形中透露着自己的窮,揭露了自己的短。

所以,孩子一定要按照小王子、小公主的標準來嬌生慣養,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十指不沾陽春水,像是這樣就能讓他們擁有“貴族”氣質。

對於獨立的孩子,他們投向的不是敬畏,而是同情。

顯然,這些父母不知道,其實對孩子的真正富養,是培養孩子的人格獨立。

要說家庭富裕,很少有人能堪比李嘉誠,但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讓孩子享盡榮華富貴,理所應當做“富二代”。

圖丨李嘉誠一家

他從小就教孩子學會自立自強。

現在的孩子上學,家長都是車來車送,甚至連書包都替孩子背,而李嘉誠很少用私家車送孩子上學,讓孩子們自己坐電車、巴士,更別提拎書包了。

現在的孩子回到家裏,什麼都不用幹,最大的勞動怕是用手指滑滑手機,開開電視遙控器,而李嘉誠則要求自己的兩個孩子從小就開始做雜工、做侍應生,到高爾夫球場做球童。

擁有遠見比擁有資產重要,擁有獨立能力比擁有知識重要。

獨立之人格,競爭之根本。

中國式家長一味地溺愛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其實是爲孩子的未來埋設了定時炸彈。

父母在兒時替孩子扛住了一切,今後又怎能渴望他扛住世界。

最複雜的矛盾綜合體,沒錯,就是中國式父母,他們一面地認爲孩子脆弱,一面地卻又讓孩子變得脆弱。

想想這樣的現象是不是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孩子想自己繫鞋帶、自己喫飯,家長覺得太慢,索性包辦;

孩子想做些家務,家長覺得孩子是搗亂,對孩子嚷嚷“去,去,一邊寫作業去”。

孩子不想上補習班,家長冠以“我都是爲你好”,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讓其失去思考能力。

就算孩子沒有走向極端,面對工作生活的一地雞毛,也是憂心忡忡、鬱鬱寡歡。

龍應臺的 《目送》中有一段話,概括當今中國父母的教育言行,特別貼切: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會我們:

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

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

你痛的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

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

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溫室中培養不出參天大樹,只有讓孩子獨立面對一切,才能讓孩子真正扛住世界。

培養孩子成爲超級領袖的4個特質

哲學教導人們要抓主要矛盾,哪個是成長的主要矛盾呢?珍貴的品質。

可是我們主要矛盾沒抓好,讓孩子做作業答題的本事倒是很強。我們總是喜歡抓成績,抓分數,抓學校,可很多人不是名校畢業,但現在卻是某個行業的領軍人物。

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生命中那些珍貴的品質。培養孩子身上珍貴的品質,孩子就絕對會成功,因爲人的價值是因爲品質才變得珍貴。

有的人唸了三個博士學位,人們也只是對他的學位敬佩,如果他身上沒有珍貴的品質,別人只把他當機器使用,從來不會覺得他很尊貴。

所以,培養孩子具有珍貴的品質很重要。

具體來講,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四大品質,這四大品質也可以稱爲超級領袖的四大特質。

成爲超級領袖的第一大特質:擁有偉大、美好、無私的夢想。

馬雲如果沒有夢想,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夢想是生命的基因,是命運的種子,是孩子珍貴的品質。夢想是來自宇宙的禮物,而且還是免費的禮物,但是很多人卻沒有獲得它,沒有使用它。

一個人一生有沒有成就是由他的夢想決定的,所以父母在幫助孩子把成績搞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建立一個夢想,並且我們自己也要有夢想。

爲什麼要建立偉大,美好,無私的夢想呢?因爲這三個是宇宙的特性,宇宙的特性就是偉大,美好,無私。

當我們的夢想也是偉大,美好,無私的時候,就會跟宇宙的強大力量相連通,我們的夢想就會得到整個宇宙的幫助,所以夢想是很容易實現的,爲多少人服務,就會得到多少人幫助。

成爲超級領袖的第二大特質:奉獻。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今天有一個人號稱中國第一狂人,名叫嚴介和,他現在的產值應該在4000億到5000億之間。

他是2005胡潤富豪榜上的中國第二富豪。

大多數人認爲要獲得成就的關鍵是拼,機遇等等。但他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孝道,另一個原因就是奉獻。

嚴介和小時候,他的媽媽對他說過一句話:“孩子,你以後見到所有人都要問自己,我能幫他做點什麼?”這就是奉獻。

但我們有一些父母是這樣教孩子的——“孩子,你看別人,看能在他身上能得到什麼?”這就錯了。

成爲超級領袖的第三大特質:遠見。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智慧,就要培養孩子的遠見,因爲遠見是智慧的一個表現。

沒有遠見怎麼會有未來呢?那些發財的人,並不是看到錢去拿錢,而是看見了不存在的錢,這確實需要遠見和智慧。

真正能成就大業,能致富的,不是有錢他去抓,是他沒錢,但他看見了,所以他得到。

遠見對於成爲領袖很重要。那遠見在哪裏呢?遠見在智慧裏,又表現爲智慧。那智慧在哪裏呢?智慧在聖賢那裏。

在這個世界上,最智慧的人都成聖成賢了,所以智慧就在儒釋道三家的文化裏面。

成爲超級領袖的第四大特質:是勇敢。

勇敢非常重要。任何人,只要敢扛着大旗勇敢地走出來,就會有人跟隨你。

比如,你看見廁所髒了,號召大家打掃廁所,馬上就能找到幾個人跟着你一起打掃;你看到路上有垃圾,號召大家撿垃圾,馬上就會有幾個人跟着你撿垃圾。

如果你不提,他們都不會跟隨你,跟着你幹啥呢?所以勇敢太重要了。

因爲這個世界上85%的人願意被領導,只有15%的人會勇敢地站出來,去領導別人。

爲什麼?大家都怯懦膽小,所以都不敢表達不敢站出來。包括我們總怕講錯話,所以不敢上臺表達自己,可是如果不上臺,什麼時候才能學會在大衆面前講話?只能是永遠不會講話。

所以不管講的好不好,先鼓勵孩子勇敢地站出來。

做領袖太簡單了,只要你敢第一個走,後面一定有人跟着走,因爲更多的人是願意跟隨,願意被帶領的。

就像非洲的角馬,我們發現角馬走的路線是彎來彎去的,我們以爲有路,過去一看,發現沒有路。

可是爲什麼整個角馬羣都這樣走?因爲帶頭的角馬就這樣走,所以後面的也跟着這樣走。

當下,我們就悟到:在這個世界上,你的部下都爲你準備好了,85%的人都準備着做你的部下,但是你沒有站出來,這85%的人就不起作用。

如果你勇敢地站出來說:“走,這樣走!”他們就會跟隨你走。

這,就是勇敢!

中國父母,因爲對孩子過度的擔憂與呵護,幫助孩子承擔本屬於孩子需要承擔的一切,反而讓孩子失去更多成長的機會,這無異於另外一種傷害。

只有讓孩子學會這四種品質,纔有可能讓孩子更好地去面對這個世界。

我們希望未來的孩子真的像花一樣,不論花大花小,不論野花家花,不論是放在著名的國際舞臺還是長在不知名的野外,孩子們的生命都是自然的、自由的、綻放的,是一個活潑潑的生命,是一個洋溢着生機的生命,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生命!

- END -

《轉載聲明》:本號贊成並遵循微信公衆平臺關於保護原創的各項舉措。本號部分推送文章可能未能事先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證真實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經覈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者註明原作者及出處。

轉載自身心靈大豐盛的祕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