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來錦旗

孩子的手寫書信

核心提示

近日,揚州大學微行築夢支教團的成員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來自貴州平塘縣丹平小學的數十封感謝信,以及寫有“公益支教大愛無疆,愛心助學四海頌揚”的錦旗。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揚大微行築夢支教團的大學生們,連續5年一直義務支教貴州丹平小學。他們不僅給學校送去了大量書籍,學習用品,而且還爲那邊的孩子籌集善款,建立了多媒體教室。

跨越近2000公里

貴州小學老師赴揚送禮物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爲孩子所做的一切。”近日,貴州丹平小學老師楊安信,跨越近2000公里、歷經43小時,給揚州大學微行築夢支教團的成員們帶來了禮物。她帶來的禮物中不僅有錦旗,而且還有丹平小學孩子們的致謝書信。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貴州省平塘縣丹平小學是一所處於大山深處的學校,學校的很多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5年來,這些大學生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更多的是物質、精神上的幫助。”楊安信告訴記者,這些年,丹平小學接受捐贈的書籍、學習用品不計其數。同時,支教團還捐贈成立了一間多媒體教室,爲同學們換上了新的課桌。“支教團開設的演講課、實驗課、國學課、棋藝課等特色課程,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第二課堂,而且還拓寬了他們的課外知識。”楊安信表示。

“丹平小學的孩子從未走出過大山,很多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可樂、薯片。他們對於外部世界的瞭解,僅僅來自課本和老師的講解。” 楊安信說,在支教團的幫助下,指南針、風向儀、投影儀,一批批最新的教學器材搬進了課堂,科學世界的大門第一次向這裏的孩子們敞開。

數十封手寫感恩信

期望大學生還能再去支教

“老師,我是最後一天給你送信加棒棒糖的女孩,非常感謝你們能夠在假期時過來支教,遇見你們這一羣可愛、善良的老師,是我們這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老師,你的課很好玩,我們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上了,就算是隻上1秒鐘也行。”“老師,以前我們一點都不珍惜時間,做什麼事都會很拖,本來30分鐘能夠做完的事,我們偏偏要1小時才能夠做完。但是和你們在一起的時間,我們不拖了,而是很珍惜。”……

這次來到揚州,楊安信還帶來了幾十封孩子們的手寫信,信中有對老師的思念,有對老師的感謝,還有對老師的祝福。“其中一個一年級的學生,字認識的不多,但知道我這次來揚州,還是寫了信,不會寫的字全部用拼音代替。他說,這些知識都是這些老師教的,希望老師下個暑假還能過來。”楊安信表示。

除了感恩信,這些孩子還給大學生老師們帶來了一份充滿驚喜的禮物——根據他們印象中的老師,畫出的肖像圖。這幅肖像圖雖然畫筆稚嫩,但卻畫出了每個大學生的鮮明特徵。“內心暖洋洋的,這是我大學時期收到的最珍貴禮物。”大學生王立燦說道。

學院捐助電腦

愛心支教將一直做下去

“每次去支教,我們都要坐37個小時的車程,然後還要步行走5公里的山路。雖然在去之前,就做好了準備,但當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的場景,突然出現在眼前,內心還是被撞擊了一下。”王立燦告訴記者,由於在山區,停水停電是常事。沒有電,他們就用手機做手電筒備課;沒有水,他們就走很遠的路去挑水;教室中的多媒體無法使用時,他們就靠板書和口述上課。

記者獲悉,爲了豐富孩子們的課程,大學生還開展了“紅色課堂”,舉行“中華詩詞大會”“樹葉貼畫大賽”“大山裏的奧運會”等活動,這極大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生活。此外,支教團還成立了築夢助學金和基金會,在支教結束的時候,給每個班級表現突出的學生頒發獎學金。

“每次看到孩子們期盼的眼神,我覺得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給孩子一點點的幫助和鼓勵,希望能幫他們實現走出大山的夢想。”王立燦表示,在他們的幫助下,五年前的第一屆學生今年已經中考了,很多學生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此次楊安信來到揚州,揚大建築學院也給她送去了禮物:多臺電腦,用於微行築夢活動室的建設,幫助留守兒童與在外務工的父母聯絡。“這樣有善有愛的事情,我們將一直做下去,未來還有更多的5年。”採訪中,校團委辦公室老師畢亮說。

通訊員 李萍 記者 喬雲 文/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