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省耕國學文化公園,成了昭通人遊覽,觀光,健身,娛樂,休閒的首選。那天不來逛一逛,走一走,跑一跑,就像心裏缺了什麼——一次遇見,一個約定,一個堅持,一個習慣.....

早晨聽鳥鳴,看白鷺躚飛,跑步的人一陣風從身邊晃過;中午,揹着包,拿着書的年輕人在竹林間閃過背影;晚上,就是一場盛會,人們從各個方向匯聚於省耕,漫步,賞歌,看音樂噴泉......

可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建設者。

2018年2月6日,爲了讓昭通人民在春節期間看到省耕國學公園最美的一面,來自楚雄,會澤的幾位工人師傅,在零下五、六的天氣裏,加班加點的趕工。

太冷了,公園裏寥落、寂靜,人們都在家爲過年忙碌着、準備着年貨。可這些師傅他們堅守着,工作着,就爲了一個承諾——展現省耕國學公園最好的一面!

那時,綠化帶的樹沒有長成,光禿禿的,水邊更是潮溼風大,工人師傅拿一個廢棄的紙箱擋在前面,擋住透進骨髓的寒冷。

另外幾個師傅更是讓人看着就發抖。他們站在冰水裏,穿着水褲或者水鞋,師傅們在安裝燈帶。已經快七點了,遠處的樓房,街燈都亮了,搖曳、溫暖成早點回家的慾望,但這些師傅們不能回家還要加班......

水面浮着冰塊,師傅們一直站在浮着冰塊的水裏......我偶然路過那裏,與他們短短的聊幾分鐘,我手指僵疼,身上所有的熱氣全吹跑了,厚厚的大衣此時薄如紙,身子篩起糠來。而工人師傅他們站在漂浮着冰塊的水裏,迎着凜冽的凌風,忍受着飢餓,一站幾個小時,手僵直了,腳泡麻木了,身子不是他們自己的了。

他們住在四處灌風的工棚裏,就橫在湖濱旁。一個撿來的塗料桶,幾塊丟棄的木塊燒個火,就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了,就算站在無遮無擋的冷風裏......

第二天,我再次遇到他們,他們告訴我,那天他們加班到十點鐘。

現在,當我們一次次走進省耕國學文化公園,白天,人們流連詩書園林,或跳舞,或堆沙雕,或沉浸在楓葉紅於二月花中;晚上霓虹燈閃閃爍爍,製造出靜謐而又不失熱鬧的夢境氛圍。正是師傅們的認真,踏實,忘我的工匠精神才換來了我們每個夜晚音樂噴泉的燈光秀......

省耕國學文化公園不會忘記你們......

作者簡介

楊興,女,昭陽區第四中學教師,昭陽區教育系統作協會員,昭陽區作協會員,喜歡帶上相機,以腳步丈量遠方,在文字間進行思考。

審覈|鄧龍啓 田率華

編輯|曾巍 馬雲鶴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