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语文“新课标”公布以来,语文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曾表示,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到底“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高考中会占多少比例?在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又起到什么作用?近日,卓越语文邀请教育专家、知名作者等与家长、学生一起“四说新语”,解读了核心素养时代卓越语文的全面升级。

北京市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将核心素养总结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部分。“实际上,语文四大能力在传统文化里向来有迹可循, ” 王大绩在谈及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时表示,“语文学科承载着文化使命,肩负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新课标不是驶向彼岸,而是回归原点。”

“除了核心素养外,‘新课标’还提出要构建学习任务群,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词语。”王大绩介绍,过去的语文课程是按照单元编排的,比如高一学先秦文言文,高三学明清文言文。“等于是越学越容易,这不合理。学习任务群的提法,实际上明确了学生要从课文里获得了哪些能力和核心素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教材放在第一位。”

最新的“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过一句话:“语文高考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王大绩对这句话作了自己的解读:“学生应掌握语文的规律,该略读、速读的文章,要学会快速处理。比如第一道阅读题,常常出一些科技类、知识类文本,考的是检索性阅读,如果这些文章学生都去详读,那考的就不是语文而是综合能力了。”

据悉,在卓越语文的升级产品中,思维训练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内容从单一升级为系统,掌握标准从记忆升级为应用,教学目标由解题能力升级为思维模式的培养,不仅帮助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深潜涵义,更能锻炼求证、归纳、思辨、演绎、推理能力。

新产品教材将以“小学知识线性进阶”与“初中知识板块结构化”构筑完整的学习体系,通过每年四期的课程,打造完整学习生涯规划与学习闭环,通过对人文经典层层拆解,反复研习和解读,让语文学习在完备的知识体系架构下更有效。

“探究式课堂”成为卓越语文升级的三大核心之一。在卓越语文产品负责人唐砚展示的数据中,卓越语文升级后的课程实践练习环节占比高达75%,包括情景对话、课本剧、竞选、导游、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被丰富应用在教学中,翻转课堂、小组讨论与合作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担任了主要角色,学生的潜力将在丰富的学习形式中不断被激发、引导、提升。

“语言的学习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语言文化中蕴含的人类智慧结晶,也必须在课堂和生活实践中才能不断被解码、被领悟,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助力孩子一生成长。”唐砚说。

【记者】钟哲

【校对】杨远云

【作者】 钟哲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教育~广州教育头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