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那个阳光灿烂的上午,黄老师正办公室办公,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英语课。突然,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进来:“黄老师,黄老师,王立杰(化名)发脾气了,边哭边骂你,还乱扔书本。”黄老师一惊,刚接手这个六年级的班,想不到就有人给他“下马威”了。黄老师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教室里叫王立杰出来,他不肯,越发号啕大哭了。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他才来到了办公室。听着他的哭诉,黄老师才明白是课间操中的一点小事,学生误解了他。黄老师赶紧道歉,告诉他不必在课堂上大发脾气,影响了大家上课。“我就是要这样。”孩子突然像火山爆发一般大叫起来,“我每个月都要发一次脾气。”“我爸爸就是这样对我发脾气的。”看着他的样子,黄老师开始意识到他的家庭对他的影响了。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黄把他带到一个只有我们两个人的空间谈话,了解到他的妈妈和爸爸已离婚,他跟着爸爸。去年,爸爸和一个阿姨结婚了,阿姨有一个比他小的男孩儿。现在他们一家四口一起生活。

黄老师和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决定一起去王立杰家中做家访。 在家访中,了解到王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平时要求很严格,不满意孩子目前的成绩。以前骂过、体罚过孩子,和他讲道理时,表现为逆反情绪。自己成长经历很曲折,现在有车有别墅,常用自身成长经历教育孩子要勇敢、有志气,爱学习。

同时两位老师也了解了王立杰的阿姨(后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她认为民主、尊重最为重要;平时负责检查孩子的作业,并进行辅导。她最喜爱看孩子笑,能看到孩子的笑容,心里就很开心。相对爸爸,孩子更亲她。

通过交流,我们给家长的建议:

1、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力,例如声音甜美,歌声洪亮,爱朗读,喜欢主持,爱阅读,最爱读曹文轩的书籍。

2、无论如何请不要打骂孩子,不可依着自己的性格脾气进行家庭教育。

3、要照顾孩子的内心想法,当他想亲妈妈或亲妈妈来看望他时,得满足其愿望。

4、对于作业,以鼓励表扬为主,孩子不会做的题可以引导其找资料,可以打电话问老师或同学,也可以放弃,决不可责骂。对于考试成绩要客观对待,有进步就要狠狠地表扬,退步了就与孩子共同分析原因,鼓励他下次考好。

家访后家长采取的方法:

1、在校外给孩子报了一个兴趣班------主持人培训班,还买了5本曹文轩的书籍给他阅读。

2、孩子由寄宿转为走读,爸爸和阿姨每天开车来接送孩子上下学。

3、常用电话与老师们联系,向老师表扬孩子在家里的优秀表现。

半个学期后,王立杰的变化很大,黄老师和同学们都明显感觉到以下几点:

1、笑容多了,笑起来真美,一个男孩子有着女孩儿一般甜美的笑容。

2、能平静地接受老师的批评,不发脾气,课后主动和老师交谈,邀请我们再次家访。

3、当上了学校大队部的“小红帽”,工作特别积极,从不马虎。

4、学习成绩进步了,期末语数外三科成绩由班里的第22名进步到第12名。

王立杰同学的案例是当代社会中离婚再婚家庭存在的真实故事,值得此类家庭借鉴思考。王立杰之所以能由一个易怒不安、不懂交际的学生转变成了一个乐观、积极、乐于交际的阳光少年,取决于家长教育方法的改变。王爸爸给他报了主持人班,买了他爱读的书,这就是对孩子的支持。孩子需要的,而且是正当的需要,你给了他,他会努力学习取得成绩,以此来报达你。王爸爸和后妈一起来接送孩子上下学,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同时也会感觉自己在家中很重要,于是,他找到了自信,找到了阳光。王爸爸的这两个举措改变了孩子目前的状态,相信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是复杂的,重组家庭更是复杂的。也许,再婚的夫妻之间并没有别的感情问题干扰。但是,那个与你没有血缘关系的小不点儿,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的小不点儿,他一天天在长大,注定了你无法将他忽视。尽管,在家庭之外,你可以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可是,在同一个屋檐下,你唯有用满腔的爱与关怀,伴他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唤起他对你同样的爱。

五条幸福守则

一、真正尊重和接受“前任”,尊重家庭其他成员。无论孩子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父亲什么态度,你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否定他们,而是尊重和接受,不跟随孩子的态度评判,因为孩子心灵深处总是最接受、最爱自己的亲生父母。

二、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孩子面前,永远不要以父亲、母亲自居。即使孩子非常爱你,愿意称呼你爸爸或妈妈。如果可能,告诉孩子,你愿意照顾他、爱护他。使孩子逐渐相信同你的关系不会代替他们同亲生父母的关系,这样做既能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也有利于再婚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三、可以建议孩子有时间多看望自己的亲生爸爸或妈妈。要学会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也给自己空间,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过度的溺爱。继母对孩子,不能言听计从,应当有理智更客观。

四、不要试图和孩子争夺丈夫或妻子的爱。不要在孩子的面前与丈夫或妻子亲热,也不要暗示你和他的爸爸或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美好和愉快,因为孩子离开亲生爸爸或妈妈,已经感觉到了冷落和难过,已经“嫉恨”你了,不能再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避免说“我和你爸爸总是如何的好,如何的快乐和幸福”。

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与孩子多沟通。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应该去宽容他们,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应该多留意孩子的优点,并不吝表扬和鼓励。还应鼓励和容忍孩子情感宣泄。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