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那個陽光燦爛的上午,黃老師正辦公室辦公,孩子們在教室裏上英語課。突然,一個學生急匆匆地跑進來:“黃老師,黃老師,王立傑(化名)發脾氣了,邊哭邊罵你,還亂扔書本。”黃老師一驚,剛接手這個六年級的班,想不到就有人給他“下馬威”了。黃老師三步並作兩步,跑到教室裏叫王立傑出來,他不肯,越發號啕大哭了。在英語老師的幫助下,他纔來到了辦公室。聽着他的哭訴,黃老師才明白是課間操中的一點小事,學生誤解了他。黃老師趕緊道歉,告訴他不必在課堂上大發脾氣,影響了大家上課。“我就是要這樣。”孩子突然像火山爆發一般大叫起來,“我每個月都要發一次脾氣。”“我爸爸就是這樣對我發脾氣的。”看着他的樣子,黃老師開始意識到他的家庭對他的影響了。接下來的半個小時,黃把他帶到一個只有我們兩個人的空間談話,瞭解到他的媽媽和爸爸已離婚,他跟着爸爸。去年,爸爸和一個阿姨結婚了,阿姨有一個比他小的男孩兒。現在他們一家四口一起生活。

黃老師和學校的大隊輔導員決定一起去王立傑家中做家訪。 在家訪中,瞭解到王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平時要求很嚴格,不滿意孩子目前的成績。以前罵過、體罰過孩子,和他講道理時,表現爲逆反情緒。自己成長經歷很曲折,現在有車有別墅,常用自身成長經歷教育孩子要勇敢、有志氣,愛學習。

同時兩位老師也瞭解了王立傑的阿姨(後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她認爲民主、尊重最爲重要;平時負責檢查孩子的作業,並進行輔導。她最喜愛看孩子笑,能看到孩子的笑容,心裏就很開心。相對爸爸,孩子更親她。

通過交流,我們給家長的建議:

1、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孩子的優點和潛力,例如聲音甜美,歌聲洪亮,愛朗讀,喜歡主持,愛閱讀,最愛讀曹文軒的書籍。

2、無論如何請不要打罵孩子,不可依着自己的性格脾氣進行家庭教育。

3、要照顧孩子的內心想法,當他想親媽媽或親媽媽來看望他時,得滿足其願望。

4、對於作業,以鼓勵表揚爲主,孩子不會做的題可以引導其找資料,可以打電話問老師或同學,也可以放棄,決不可責罵。對於考試成績要客觀對待,有進步就要狠狠地表揚,退步了就與孩子共同分析原因,鼓勵他下次考好。

家訪後家長採取的方法:

1、在校外給孩子報了一個興趣班------主持人培訓班,還買了5本曹文軒的書籍給他閱讀。

2、孩子由寄宿轉爲走讀,爸爸和阿姨每天開車來接送孩子上下學。

3、常用電話與老師們聯繫,向老師表揚孩子在家裏的優秀表現。

半個學期後,王立傑的變化很大,黃老師和同學們都明顯感覺到以下幾點:

1、笑容多了,笑起來真美,一個男孩子有着女孩兒一般甜美的笑容。

2、能平靜地接受老師的批評,不發脾氣,課後主動和老師交談,邀請我們再次家訪。

3、當上了學校大隊部的“小紅帽”,工作特別積極,從不馬虎。

4、學習成績進步了,期末語數外三科成績由班裏的第22名進步到第12名。

王立傑同學的案例是當代社會中離婚再婚家庭存在的真實故事,值得此類家庭借鑑思考。王立傑之所以能由一個易怒不安、不懂交際的學生轉變成了一個樂觀、積極、樂於交際的陽光少年,取決於家長教育方法的改變。王爸爸給他報了主持人班,買了他愛讀的書,這就是對孩子的支持。孩子需要的,而且是正當的需要,你給了他,他會努力學習取得成績,以此來報達你。王爸爸和後媽一起來接送孩子上下學,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同時也會感覺自己在家中很重要,於是,他找到了自信,找到了陽光。王爸爸的這兩個舉措改變了孩子目前的狀態,相信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生活是複雜的,重組家庭更是複雜的。也許,再婚的夫妻之間並沒有別的感情問題干擾。但是,那個與你沒有血緣關係的小不點兒,帶着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的小不點兒,他一天天在長大,註定了你無法將他忽視。儘管,在家庭之外,你可以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可是,在同一個屋檐下,你唯有用滿腔的愛與關懷,伴他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喚起他對你同樣的愛。

五條幸福守則

一、真正尊重和接受“前任”,尊重家庭其他成員。無論孩子對自己的親生母親、父親什麼態度,你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否定他們,而是尊重和接受,不跟隨孩子的態度評判,因爲孩子心靈深處總是最接受、最愛自己的親生父母。

二、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孩子面前,永遠不要以父親、母親自居。即使孩子非常愛你,願意稱呼你爸爸或媽媽。如果可能,告訴孩子,你願意照顧他、愛護他。使孩子逐漸相信同你的關係不會代替他們同親生父母的關係,這樣做既能減少孩子的牴觸情緒,也有利於再婚家庭的穩定與和諧。

三、可以建議孩子有時間多看望自己的親生爸爸或媽媽。要學會給孩子相對獨立的空間,也給自己空間,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過度的溺愛。繼母對孩子,不能言聽計從,應當有理智更客觀。

四、不要試圖和孩子爭奪丈夫或妻子的愛。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與丈夫或妻子親熱,也不要暗示你和他的爸爸或媽媽在一起是多麼的美好和愉快,因爲孩子離開親生爸爸或媽媽,已經感覺到了冷落和難過,已經“嫉恨”你了,不能再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避免說“我和你爸爸總是如何的好,如何的快樂和幸福”。

五、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儘可能地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與孩子多溝通。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應該去寬容他們,畢竟他們還是孩子。應該多留意孩子的優點,並不吝表揚和鼓勵。還應鼓勵和容忍孩子情感宣泄。

(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