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雙減”不僅是教育系統的事

來源 經濟日報

去年7月份,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意見發佈實施一年來,給我國教育改革帶來重大影響,校外培訓機構無序擴張亂象得到有效遏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有效緩解,更多家長對家庭教育也越來越重視。

前不久,中國人民大學的三位學者通過跟蹤搜索引擎上相關關鍵詞的搜索量、電商平臺相關商品的購買量、專業諮詢網站等數據,分析了“雙減”政策的效果。研究發現,“雙減”政策實施後的這一年,青少年抑鬱症狀減少了78.6%。這主要歸因於減少甚至不允許佈置課外作業帶來的學業負擔減少、父母轉向家庭教育帶來陪伴時間增加,再加上不允許考試或禁止排名等帶來的考試焦慮大大緩解。“雙減”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

與孩子們逐漸輕鬆的狀態相比較,父母的焦慮症狀卻在“雙減”後明顯上升,研究表明增幅約12.8%。主要是因爲越來越多父母轉向家庭教育,家庭和工作之間不易平衡,這一點從“雙減”政策後對家庭服務的需求上升中也可以看出。

讓父母更爲焦慮的是,以往孩子成績不好,可以選擇校外培訓,不少父母認爲付出金錢就能獲得回報,“只要報班就能提高成績”。隨着“雙減”政策的實施,校外培訓機構的選擇範圍在不斷縮小,更多對“補課”有需求的家長只能選擇成本更高的一對一家教,這對家庭經濟是不小的壓力。

讓家長們焦慮的根源,一是擔心孩子不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二是擔心孩子被“普職分流”只能選擇職業教育,未來經濟社會地位得不到保障。這需要教育系統繼續深化改革,用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種種措施,確保優質教育資源均衡惠及每一個孩子;用辦好職業教育、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等方式拓寬賽道,讓更多孩子可以自主發展特長,在自己熱愛的行業領域閃光。

需要看到,“雙減”並不僅僅是教育系統的事。孩子關聯着父母,父母聯繫着社會,教育從來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是與國家需要、人民需求高度相關的領域。全社會都應關愛教育,讓孩子們在對知識的渴求中完成能力提升,而不是將大量時間用於“刷題”、承受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迴歸教育本質,讓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塑造強健的體魄、堅韌的精神;讓父母有充足時間投入家庭教育,使孩子獲得陪伴和關愛,創造和諧的家庭社會氛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