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日前表示,將出臺系列舉措加強產銷對接,着力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脫節和賣難的問題。支持貧困地區加快建設田頭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提高產銷對接的硬件水平;深入開展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

現在各地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都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幫助貧困羣衆選擇了不少種養業項目,生產搞起來了,產品有的已經上市,有些即將上市。目前看,一些產品前景還是不錯的,增收效果也比較明顯。但有一些產品已經出現供給過剩,有一些貧困地區農產品出現價格下跌、滯銷、虧本的現象,長期來看,農產品銷路難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凸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認爲,解決此類問題,就要強化市場導向,讓農民跟着市場走。

李長安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

隨着扶貧力度的不斷加強,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如何將產品更好地推向市場,實現產銷有效對接是當前扶貧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事實上,隨着農產品產量的不斷增加,確實有一些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已經出現價格下跌、滯銷甚至虧本的現象,運不出、賣不掉、價不高是許多貧困地區農產品在銷售環節上的共同煩惱。因此,從長期來看,許多農產品的銷路難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凸顯。確保貧困地區農產品產得出賣得出、產得好賣得好,要從根本上強化市場導向,讓農民跟着市場走。注重加強產銷對接,着力解決產銷脫節和賣難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不少農村貧困地區,生豬、牛羊、家禽等養殖業,果品蔬菜等種植業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大。一個區域內同類產品扎堆,產業發展存在單一化、雷同化的傾向。

如何將手中的農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需要認真謀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對此表示,一方面要強化生產環節的選擇,種什麼要以市場爲導向,努力生產適銷對路、需求較大的產品,另外,還要提高農產品品質,加強品牌建設,讓消費者放心和滿意。

李長安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

從市場情況看,小而優”“小而美”“小而特的農產品往往最受追捧。與此同時,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也是衆多采購商和消費者對貧困地區農產品產業發展的共同期待。另一方面,大力培養農產品中介組織,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政府可以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商超物流企業、食品加工企業等市場流通主體走進山村採購,也可以利用電商平臺將農產品賣出去。此外,可以組織愛心購買、公益採購等活動,動員社會力量加入扶貧工作中。需要強調的是,必須高度重視貧困地區銷售人員的培訓,儘快形成一支服務於貧困地區的產銷中介人才隊伍。有熟悉農產品產銷的能人,對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難問題至關重要。

來源:央廣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孫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