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展出各种珍贵的医史文物。记者 张甜甜 摄

本报讯(记者 张甜甜)吉庆街上,古胥门城墙对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粉墙黛瓦的建筑。坐落于此的雷允上国医馆于2013年10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走进雷允上国医馆一楼大堂,迎面便是一尊一人多高的塑像,这位便是雷允上的创始人——雷大升。清雍正十二年,雷大升在苏州阊门内专诸巷开设了诵芬堂老药铺,始创雷允上。他医术高明、治病有方,“治病无不效”“遇贫者与之药”,名闻苏州,蜚声杏林,成为一代吴中名医。

国医馆上下三层,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一楼销售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草药、参茸补品,也展示着各类知名品牌的中成药,二楼是中医诊疗区,三楼为养生馆,主营中医药养生调理。国医馆常年有名老中医坐诊,前来求治的患者也是络绎不绝。宽敞明亮的候诊区旁,是中药饮片配方区域,紧致精巧的布局、古意的装修,复原了很多人记忆中对中医老药铺的印象。中医药不分家,名医诊治开方后,抓药也是关键一环,药工从琳琅满目上百个药屉中抓取出正确的药材、称量计重、分类包装,这些工作都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精准完成,考验着药工熟练精湛的技艺。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里还藏着一个中医药博物馆,展出各种珍贵的医史文物。一只敦实沉重的“海龟”附着在墙上,其实这是玳瑁,玳瑁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和定惊的功效,在古时就是珍贵的药材。玻璃橱内,是一只活灵活现的梅花鹿标本,是当年童葆春堂制作“全鹿丸”的历史印记。

除了展示灵芝、沉香、龙齿、牛角、豹头骨等珍贵标本之外,博物馆里还有各种医学古籍,以及古时候加工中药材所用的器具——用来打汁的石臼、粉碎药材的铁船、熬制膏方的紫铜锅,还有专门用来称量珍贵药材的“钱半秤”,可以精确到一钱半(即现在的4.5克)。中医药博物馆时常吸引中小学生来参观,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也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

每年,胥门景区都要接待上百万游客,不少外地游客路过时也会被飘散的中药香吸引,走进来看看、了解一下吴医文化,吴医文化也借此走出苏州,走进更多国人的心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