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后期不是萬能的,但是後期思路總是一致的,最近把相機的裏照片拿出來瀏覽,總能找到一些當時覺得構圖難以拿出手的照片,後來重新翻看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潛力,下面放出前後期對比圖,聊聊後期修片思路。

修改前

修改後

這張照片攝於去往瑞士rigi山的纜車上,原片前景太複雜,影響視線,後期我的思路是想突出湖後面的彩色房子,色彩上利用冷暖對比,呈現出一番祥和安靜的風格。

首先,導入ACR,將複雜的前景裁剪,然後我們來到基礎面板,原片天空的部分過曝,爲了拉回天空細節,我將曝光,高光,白色數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爲我想有一種安靜的氛圍但同時想突出房子的顏色,所以我將整體飽和度降低,增加一些自然飽和度。

接下來進入ACR裏面最重要的一步,HCL調整,原片我們可以看出,房子的色彩有點凌亂,我們需要作出色調統一,房子的色彩普遍偏黃,所以將色相統一成橙黃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提高飽和度,提高暖色系(紅橙黃)的比重,降低冷色系(綠青藍紫)的比重,進行初步的冷暖對比。

然後進入分離色調,分離色調滑塊的意義也在於進一步提升冷暖的對比,高光加暖色,陰影加冷色,強化色彩層次。

最後進行ACR裏面的細節模塊,進行初步銳化後打開圖像進入PHOTOSHOP。

在photoshop裏面我做的最長的操作就是加深減淡技術,有點像手握拳的那個圖標,加深減淡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筆刷工具單獨提升或降低亮度以塑造物體的立體感,讓本身二維的照片成爲三維空間,更具有視覺衝擊力,這個加深減淡看似一個非常簡單的操作,但後面的原理和你對照片的把握有非常高的要求。

上一步調整完成後,我進入nik collection,這是目前攝影師用的最多的photoshop插件,被google公司收購後免費向大衆開放,裏面有非常多的濾鏡值得使用,大家如果需要可以私信我。回到前面,這張照片的中心思想就是爲了突出房子,所以我用了nik裏面的變亮/變暗中心點濾鏡,濾鏡裏面有個放置中心,我將中心設在房子中間以提升房子在圖片中的亮度以吸引讀者注意。

最後還是利用nik濾鏡的輸出銳化,對照片進一步銳化,然後導出。

寫在最後,一張照片的後期最重要的其實還是你的思路,ps和濾鏡其實都是爲了表達你的思路的工具而已,第一次發修圖的過程,圖文過於簡單,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我們一起討論進步。如果大家感興趣,我們後面再深入的討論下一些非常簡單的技術,卻又會讓照片脫穎而出,廢片變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