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陕西省洛川县是全国苹果产业第一大县,苹果栽种已有71年历史,品牌估价达72亿元,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786元,其中95%的收入来自苹果。2015年以来,洛川县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在推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汇聚起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强大动力。

补齐发展短板,让组织力爆发在产业一线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级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极其关键。洛川县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优化年龄、学历等结构,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 “头雁工程”和 “雏雁工程”,让农村有人主事,能主好事;每季度对村两委班子进行定期研判,动态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聚焦脱贫攻坚这一政治任务,注重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发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党支部成为产业脱贫的一线指挥所。旧县镇洛阳村党支部,就是一个特别有凝聚力,特别有战斗力的班子。在苹果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村党支部号召党员,带领群众,以强大的组织力,把广种薄收的口粮田一点点变成了大果园,使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发展为产业兴旺的富裕村。2017年洛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万元,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文明村、省“升级晋档 科学发展”一类示范村、延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补齐发展短板,让组织力汇聚在脱贫攻坚一线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科学论断。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尤为突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是要补齐这个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兑现我们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全县共选派村“第一书记”196名,驻村工作队员595名, 2340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精准扶贫联盟”等多种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模式,涌现出一大批率先脱贫村、脱贫户。2017年6月,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洛川县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对洛川产业扶贫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洛川县土基镇黄连河村是一个位于洛河峡谷地带、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落后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村党支部通过引进企业、组建合作社、实施“三变改革”,建立“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进资金1500多万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种养殖业,群众年增收 50余万元,35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万余元。这个昔日贫困落后的空壳村,已嬗变成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森林人家”。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县非公经济党组织也没有落后,发挥了积极作用。延刚果业利用自身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将产业扶贫措施覆盖了菩堤、凤栖2个乡镇(街道办)126户贫困户 ;美域高果业50名技术员帮扶了50户贫困户,通过“授之以渔”,帮助困难群众拔穷根;电商企业顶端果业,每卖出一单苹果,就提出三毛钱作为扶贫基金,累计40多万元,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全县培育合作社523个,家庭农场44个,培养职业农民676个,73个贫困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全覆盖,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可以说,组织力已经成为洛川县脱贫攻坚强劲有力的助推器。

发挥制度优势,让组织力对靶在管党治党一线

制度建设是保证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精准实施、精准发力的关键。今年以来,洛川县委全面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力度,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实施了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常委会党建述职制度、村两委班子定期研判制度、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工程等基层党建十项“强基”重点工作。全面推行“承诺+积分+评议”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保障各项脱贫攻坚任务顺利推进。旧县镇洛阳村党员张永亮,不仅主动给村民们教授电子商务,还帮群众在网上卖苹果,帮助群众增收。2017年,他成为洛阳村党员积分榜上的第二名。今年村党支部换届时,他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成为全县脱贫铁军中的光荣一员。

摆脱贫困是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只要秉持着一颗为民初心,就一定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奋斗目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