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来世,这三生,唯有爱情会永存世人心间。纵使过了奈何桥,一丝一缕的魂魄,依然记得归路,记得风雪弥漫的渡口、落叶飘零的寒秋,记得你的影子,天寒日暮,遗世独立。

感怀

明 谢五娘

百岁因缘一旦休,三生石上事悠悠。

无梁双陆难归马,恨点天牌不到头。

千里月明千里恨,五更风雨五更愁。

东风去后花无主,任尔随波逐水流。

这人世间的缘分,总有开端与结束,生命都不会恒久,爱情亦然。可一旦心上人离去了,红尘万丈,终究无可眷恋,如东风去后,花也萎谢了,随着流水,逐流他乡。

可三生石上的约定呢?那些美梦,又该向何处追寻?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情定终身的象征,相爱的人们会期待执子之手“缘定三生”。

据说,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寺。这里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唐李源与僧 圆观 友善,同游三峡 ,见妇人引汲, 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 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

纵使是后人的附会之言,也因了这份美好,而让人心向往之。

三生石

此石当襟尚可扪,石旁斜插竹千根。

清风不改疑圆泽,素质难雕信李源。

驱入烟中身是幻,歌从川上语无痕。

两言入妙勤修道,竹院云深性自存。

这首《三生石》是明代袁宏道所写。清风不改,此性长存。身是幻,情却真。三生缘定,亦足矣。

南朝诗谢灵运曾写过一首《三生石》诗。

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极已。

浮欢昧眼前,沉忧贯终始。

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

挥霍梦幻顷,飘忽风雷起。

良缘殆未谢,时逝不可俟。

惊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

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三生石总与佛教因缘相关,人生如梦幻,不过一瞬间,唯有追随内心,才不辜负青春一场。

写到三生石,自然会想到牡丹亭: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这位名叫杜丽娘的痴情女子,苦苦追寻爱情,因梦生情,因情而死,由死复生,让人千回百转怦然心动。杜丽娘用生死以之的爱,诠释了元好问的《摸鱼儿》的这句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三生石

唐 修睦

圣迹谁会得,每到亦徘徊。

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

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

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

一生尚难,何期三世?有传说,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愿天下有情人,睹石莫忘前缘,归来依旧少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