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代新人]何书兰:情系山村教育 爱倾三尺讲台

2016年,她被评为第四届高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2017年,她被评为第一届高县忠孝楷模;

2018年,她荣登宜宾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新人”榜单。

她就是高县罗场镇新田小学的乡村教师何书兰,今年44岁的她已在教育的岗位上倾注了23年的人生。她关爱学生,和蔼可亲,和学生亦师亦友;投身课改,刻苦钻研业务,所教班级学科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县表彰。她的丈夫和女儿身患重病,曾数次病危,但她把一个贤妻、慈母对丈夫和女儿的感情藏在心里,始终坚守岗位,从没因此耽误教育教学工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时代新人”,聆听她的故事,感受榜样的力量。

23日上午,何书兰正在给孩子们讲课。(受访者供图)

梦想照进现实 从“代课”变为“科班”

学生时代,何书兰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由于家庭原因,何书兰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书,从而与师范院校失之交臂。

“原以为,当老师的梦想从此破灭。”一个偶然的机会,何书兰走上了讲台。1995年1月,罗场镇明星小学缺老师,该校负责人刘发银来到何书兰家中,问她愿不愿意去明星小学代课,何书兰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教师梦”实现了,何书兰激动得一晚上睡不着觉。

可难题也出现了,她不是“科班”出身,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黑葡萄”,何书兰从心底发誓:“一定要对得起孩子们!”

于是,她经常向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潜心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改,注重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何书兰不仅在学校积极参加教育教研活动,还经常挤时间在网上学习、查阅资料。

每当遇到新课时,何书兰课前都会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和课堂实际因材施教,并留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课前精心备课,上课就会得心应手,孩子们听懂了会做了,课后辅导就会很轻松。”这是何书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教育学生方面,何书兰注重培优辅差,对于后进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课后和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何书兰孜孜不倦地追求进步,不断地充电学习,2005年到2008年,她在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习并获得了大学毕业证书。2009年,她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终于从“代课”教师成为了新田小学的一名正式老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