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計劃出門旅行的話,你會提前在網上查看攻略嗎?

毫無疑問,大多數人都會,看看去過的人的評價,可以減少我們踩坑的幾率。

那麼,你會選擇在哪個網站或app上搜索呢?

是攜程?去哪兒?驢媽媽?途牛?還是……馬蜂窩?

不過這回,馬蜂窩是真的捅了馬蜂窩!

近日,一篇名爲《估值175億的馬蜂窩 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文章刷爆網絡,你們所信賴的此網站的“真實點評”竟然大部分都是從別的地方“搬運”過來的!

文章爆料人稱,馬蜂窩2100萬點評中有1800萬涉嫌抄襲,此外他還表示最初只是想去寫一個模型去鑑定餐飲點評的真假參加數據比賽,本想拿馬蜂窩做一個實驗,沒想到直接把馬蜂窩掀了個底朝天。

Emmmm……對此,小嘿妹也只能說佩服佩服了!

爆料者提供數據表示,這抄襲的1800萬,是包括官方賬號在內的許多螞蜂窩用戶,人均抄襲了數百名大衆點評網用戶的評論以及大量來自攜程、藝龍、Agoda、Yelp等知名網站的用戶內容,甚至還屢次在在官方有獎活動中中獎!

你說這麼大的公司連發點獎品都要造假,小嘿妹打算靠轉發抽獎養家餬口的夢想算是破滅了!

事件發酵幾天後,馬蜂窩終於在今天一早做出了回應,馬蜂窩在其官方微博上發佈了一條長聲明,並表示“針對該文中歪曲事實的言論,和已被查證的有組織攻擊行爲,馬蜂窩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總體來說就是假的!造謠!將採取法律手段!

不過,此篇聲明好像並沒有什麼用,網上的質疑聲還是一浪高過一浪,也有網友表示或許不存在這樣大批量的抄襲,但是官方有獎活動不是殭屍號就是抄襲號,要不就是空號,這一點怎麼解釋呢?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馬蜂窩的確是在極力否認此次的爆料,但是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似乎不是那麼充足,馬蜂窩也得趕緊甩出有力證據才能真的讓喫瓜羣衆們信服啊!

馬蜂窩是以旅遊攻略起家,由陳罡和呂剛創立於2006年,從2010年正式開始公司化運營。

馬蜂窩以“自由行”爲核心,提供全球超過60000個旅遊目的地的旅遊攻略、旅遊問答、旅遊點評等資訊,以及酒店、交通、當地遊等自由行產品及服務。

大家都開始熟知馬蜂窩應該是在今年世界盃期間,世界盃期間,洗腦廣告“旅遊之前,爲什麼要先上馬蜂窩”成爲了大家的吐槽對象,此廣告一播就得不下十遍,大家看黃軒的臉都看煩了,廣告播完之後就真的跟馬蜂在旁邊一樣“嗡嗡嗡”的。

另外,在馬蜂窩的官方網站上顯示,目前馬蜂窩已經“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億位旅行者,92萬家國際酒店,2100萬條真實點評,3.82億次攻略下載“,並自稱是”中國旅遊行業第一部玩法”。

不過,其實馬蜂窩說這次是“有組織的攻擊行爲”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大公司們融資之前總是會各種暗流湧動,小動作也不斷。

有公開資料顯示:

2011年10月,獲得資本500萬美元A輪融資和200萬美元無息貸款。

2013年04月,獲得啓明創投領投的1500萬美元B輪融資;

2015年02月:獲得高瓴資本、Coatue、CoBuilder、啓明創投的C輪融資,累計融資逾億美金;

2017年12月,獲得D輪鉅額融資,淡馬錫、今日資本等合計投資1.33億美元。

據說最近,馬蜂窩再次傳出需要下一輪融資的消息,他們希望以20-25億美元的估值來獲得3億美元。

不過現在,正處於投資界的寒冬,大家本來就都沒錢,馬蜂窩又在節骨眼上出了這樣問題,下一輪的融資和估值肯定會受到影響,所以說,此次事件是背後有人操作的也不無可能。

但是我們話又說回來,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馬蜂窩各方面都行的正坐得直,那麼別人怎麼黑也不怕!

關鍵是馬蜂窩自己究竟有沒有問題呢?

我們要在這裏打上一個問號?

其實,現在的各種數據造假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這彷彿成了行業內大家心照不宣的“手段”,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太看重數據了,不論是投資商還是普通人。

一個項目尋找融資,只要數據做得漂亮,投資商就會哐哐往裏砸錢。

一部影視劇,只要收視率做得漂亮,就會被推到首頁讓更多觀衆注意到,從而獲得更高的點擊率。

無奈嗎?也無奈。

人家都做你就得跟着做,要不然你就是倒下的那個。

看這次馬蜂窩還能補回來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