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位於祖國的西南邊陲,是廣西還未脫貧的地區之一。10月9日,人們還未從國慶長假的悠閒中調整過來,江蘇省文化廳的44名文化志願者就已經整裝出發,踏上千裏之外的八桂之南,開啓爲期6天的2018文化和旅遊部“春雨工程”江蘇文化志願者廣西行活動。此次志願活動以“大舞臺”的形式,分別走進崇左市及下轄的寧明縣和憑祥市,爲當地羣衆帶去了富含吳韻漢風的文藝演出,讓精彩的江蘇文化“春雨”灑落西南邊陲。

吳韻漢風惠及壯鄉百姓

10月11日,江蘇文化志願者帶來的具有濃郁江蘇地域風情的演出在寧明縣花山文化廣場拉開帷幕。開場舞蹈《茉莉飄香》在熟悉的《茉莉花》音樂中展現了江南水鄉娟美靈秀的氣質;高亢嘹亮的蘇北嗩吶吹出江蘇沛縣農民的豪爽;蘇州評彈團的兩名演員用吳儂軟語演繹了蘇州評彈《白蛇傳》選段;羣星獎獲得者曹元平等3名青年歌手演唱的江蘇、廣西民歌聯唱更是大大拉近了蘇桂兩地人民的心……每場演出結束時,觀衆都意猶未盡,久久不願離去。

據悉,爲了此次廣西行活動,江蘇省文化廳從今年7月起便開始精心籌備,集結了江蘇省文化館、江蘇省戲劇學校、蘇州市評彈團以及江蘇各地基層文化館、站等多個單位的力量。“這是我們第一次走進廣西,在節目甄選上花了不少心思:既要體現江蘇優秀的地域文化,又要照顧廣西當地老百姓的藝術欣賞需求;既要有陽春白雪的歌舞表演,也要有接地氣的曲藝雜技。爲此,我們精心遴選了近年來江蘇榮獲羣星獎和江蘇省級羣衆文化藝術政府獎‘五星工程獎’的優秀作品,讓廣西人民共享江蘇羣衆文化藝術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江蘇省文化廳公共文化處倪從啓說。

文化志願者一行不僅把豐富的文化大餐送到壯鄉貝儂的家門口,爲了避免給當地政府增加負擔,江蘇省文化廳還向崇左市和寧明縣以及憑祥市文化館等捐贈近20萬元文化志願工作經費,文化志願者一行落地廣西后的費用也全部自理。

志願服務在我心

從南京到崇左,相距近2000公里,文化志願者們下了飛機又坐汽車,10月10日中午才抵達此行第一站——崇左市。剛下汽車,江蘇省文化館副館長李萍就詢問當地工作人員“演出場地在哪裏”,匆匆安頓後便直接前往演出現場。在此行的隊伍中,不僅有國家一級演員,也有來自基層的普通文藝工作者,他們身上都閃耀着文化志願者不計報酬、不畏艱苦、敬業奉獻的風采。

來自揚州的國家一級演員、木偶表演非遺傳承人王芸已經退休多年,在得知此次文化志願活動信息後,積極報名參加。在她看來,文化志願服務是文化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

年僅17歲的彭悅雨將參加文化志願工作當成人生的一次歷練。此次她和同伴爲廣西羣衆帶來了曾獲得羣星獎的嗩吶吹奏《蘇北風情》。據悉,彭悅雨已經多次參加江蘇省文化廳承辦的“春雨工程”和“送戲下鄉”惠民巡演。爲參加江蘇文化志願者廣西崇左行活動,她放棄了報酬豐厚的商演機會。

類似的志願者故事還很多:在寧明演出中,雜技演員吳闖扭傷了膀臂肌肉,簡單處理後,第二天仍堅持出現在憑祥的演出舞臺上;江蘇省文化館青年舞蹈演員方辛從2011年起,每年的“春雨工程”活動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短短6天,志願者們的敬業精神深深感動着全程跟隨的崇左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公共文化科的鐘積勇,他說:“路途遠,休息少,任務重,但志願者們每場都能爲當地羣衆呈上如此精彩的文藝演出,讓我十分敬佩。”

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每一次的“春雨工程”活動不僅送文化,也在種文化。活動期間,江蘇文化志願者與廣西當地的文化工作者頻頻開展工作交流:如何創作好的羣衆文藝作品?發展羣衆文化有什麼好的經驗?大家的話題越說越廣,感情越聊越深。尤其江蘇文化志願者代表詳細地介紹了他們在繁榮羣衆文藝工作方面所建立的機制、搭建的平臺、整合的資源、探索的辦法等,讓廣西文化工作者大呼“取到了‘真經’”。憑祥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蒙學好說,江蘇同仁的先進經驗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啓發,對構建憑祥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尤其是開展羣衆文藝創作與生產具有借鑑意義。

“春雨工程”不僅讓邊疆羣衆獲益,也讓文化志願者收穫頗多。在崇左,來自蘇州市評彈團的青年演員杜辰宗被當地演員演繹的壯族山歌深深打動,他說:“壯族的山歌、天琴和蘇州評彈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一次地方曲藝的對話,我們都在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做着同一件事——爲非遺保護與傳承盡心出力。”

在江蘇志願者代表與憑祥市文化幹部共同參加的座談會上,李萍聽到廣西當地基層文化站的工作開展情況後深有感觸:“廣西的基層文化幹部在人少事多經費困難的情況下,滿腔熱情地投身羣衆文化工作,他們的執着和堅韌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以人民爲中心是我們羣文工作者的宗旨和責任。”

“‘春雨工程’爲我們內地和邊疆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臺,讓兩地文化工作者有了深入基層爲人民抒懷放歌的機會,也讓雙方的公共文化建設在互相學習借鑑中共同發展進步,更讓兩地人民的感情越來越深厚。”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裴旭說。

獲取更多資訊及精彩閱讀

請掃描下圖二維碼關注“公共文化空中大課堂”微信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