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條 | 美再踏紅線!中美下一個“引爆點”已日漸清晰?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海軍和臺當局防務部門22日稱,美國當天派遣兩艘軍艦穿越了臺灣海峽。今年7月,美國海軍執行了一次類似任務。

當前中美關係陷於緊張,輿論擔憂已越來越多指向一種猜測,即臺灣問題會否成爲中美關係的下一個“引爆點”。沒人希望看到這一刻的到來,但軍艦穿行臺海顯然有可能成爲某種“引信”般的存在。美國爲何要不斷圍繞臺灣“打主意”?

資料圖片:10月22日穿越臺灣海峽的美國海軍“科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上)和“安提坦”號巡洋艦(下)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左希迎對參考消息網表示,美國有兩個層面的考慮,第一層是基於特朗普政府對臺政策的重新評估,第二層則是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背景。

“特朗普政府上臺後,重新評估了對臺政策,其總體結論是:兩岸實力對比已經嚴重失衡,美國必須在戰略上調整對臺政策。因此從特朗普當選之初與蔡英文通電話,到後來美國加強對臺軍售,再到通過‘臺灣旅行法’實質推動美臺高層交流,一系列事件背後的一個基本邏輯就是,美國在宏觀戰略上開始調整北京、華盛頓和臺北之間的三邊關係,要在軍事和政治上協防颱灣,向大陸施壓。”

左希迎繼續指出,美國通過軍艦穿行臺海、海軍科學研究船停靠臺灣地區等多種手段挑釁中國大陸,反覆打出“臺灣牌”,體現出聯動議題對華施壓以及美國對華政策整體轉向的態勢。

輿論注意到,2016年5月以來,由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關係的持續惡化。目前爲止,臺當局挾洋自重,緊跟華盛頓步伐。但也有報道指出,即便考慮再次派遣軍艦通過臺海,美國仍試圖向北京解釋其一箇中國政策並未改變。上週,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新加坡同中國防長會晤時就親自傳達了這一信息。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副總統彭斯也曾表示,美國將繼續堅持一箇中國政策,即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

屢屢打出“臺灣牌”卻又反覆強調堅持既有政策,美國的行爲豈非自相矛盾?

左希迎介紹說,當前美國的對臺政策包含四個部分:第一是與中國大陸簽署的三個聯合公報,即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第二是“與臺灣關係法”,規定以非和平方式決定臺灣前途爲美國嚴重關切之事,向臺灣提供防禦性武器,以保證臺灣的安全。第三是對臺“六項保證”,包括承諾不設定對臺軍售的終止期限,不修改“與臺灣關係法”等。第四就是今年剛通過的“臺灣旅行法”,允許臺灣和美國進行高層交流。

“這四個部分綜合起來纔是美國對臺政策的全貌。所以美方表態一箇中國政策未改變,更多是美國重申其一貫的政策。換言之,美國在臺灣問題上一貫的做法是,既承認一箇中國,又在對臺承諾、對臺軍售等現實行動中不妥協。”左希迎說。

兩岸局勢因美國介入出現緊張升級早有先例。20世紀9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曾在臺灣與大陸之間又一次爆發矛盾時,向西太平洋調遣了兩艘航空母艦。而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國會通過的“臺灣旅行法”和“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再次體現了華盛頓的意圖。第一份文件允許美國與臺灣當局高官互訪,第二份文件允許與臺灣進行軍事合作。

▲資料圖片:8月13日,特朗普在紐約州德拉姆堡軍事基地展示剛剛簽署的《2019年國防授權法》。(路透社)

左希迎指出,特朗普政府通過強化對臺承諾、對臺軍售來打“臺灣牌”的動機越來越強,美國已經把臺灣問題當作一張非常嚴肅且重要的“牌”來打,未來臺灣海峽局勢將會逐漸升級,中美兩國戰略博弈的烈度也會相應上升,臺灣很可能成爲中美關係的下一個“引爆點”。

在美國看來,“臺灣牌”有兩種功能:一種是戰術性的,藉以迫使中國在貿易戰中讓步;另一種是戰略性的,即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協防颱當局,向北京方面施壓,塑造所謂“更加平衡的”地區局勢。

“中國目前一方面應該宣示立場,對美國亮明底線;另一方面也還要繼續堅持鬥爭。與情緒化處理、走向矛盾激化相比較,以理性的方式與美國進行動態博弈對中國來說更爲明智。”左希迎說。

熱文推薦

◆ 一支來自加勒比海的大軍正在逼近美國,隊伍還在壯大......

◆ 臺媒:兩艘美國軍艦航經臺灣海峽

◆ 特朗普“神助攻”,中國成功扭轉這一對美重要資源流失

◆ 美國要退出中導條約 戈爾巴喬夫坐不住了……

◆ 臺當局公佈臺鐵出軌原因 臺媒:日產列車早有爭議

人均打光3.5萬子彈!“狙神”是這樣煉成的—

編輯 | 王恩泰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