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的喫法你知道多少?哪些方法是不對的你又知道多少呢?在生活中哪些喫法是不恰當呢?今天就讓小玩來幫大家理一理!

不當食法

生喫:生鮮海產中往往含有細菌和毒素,生喫易造成食物中毒,而且海魚中含有較多的組氨酸,鮮食還極易導致過敏。

燻烤:燻烤的溫度往往達不到海鮮殺菌的要求,而且只是將表面的細菌殺死,中心部分還是存在蟲卵。

涮食:爲求材料鮮嫩,火鍋涮食時間極短,而半生不熟的海產品中,寄生的蟲卵不能被殺死,食用後被感染的幾率高。

醃漬:用糟滷、醬油、燒酒等醃製或熗制海鮮,不具備殺滅海鮮中細菌的功能,即使醃製24小時後仍有部分蟲卵存活,這樣製法的海鮮幾乎等同於生喫,對健康不利。

食用海鮮禁忌

不能與大量維生素C同食:蝦、蟹等甲殼類海鮮品中含有一定的高濃度“五價砷”,其本身對人體無害,但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時,“五價砷”會轉化成“三價砷”(即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會導致急性砷中毒;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

不能與寒涼食物同食:海鮮本性寒涼,最好在食用時避免與一些寒涼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黃瓜等蔬菜,飯後也不應該馬上飲用一些像汽水、冰水、雪糕這樣的冰鎮飲品,還要注意少喫或者不喫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導致身體不適。

哪些人不宜喫海鮮

血脂偏高的人:螺貝蟹類,尤其是蟹黃,存在着很高的膽固醇含量,膽固醇和血脂偏高的人們應該注意少喫或者不喫這類的海產品。

關節炎、痛風患者:海蔘、海魚、海帶、海菜等海產品中,含有較多的嘌呤,患者常食將加重病情。

出血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喫或不喫海魚,因爲魚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肝硬化患者:肝臟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俗話說病從口入,喫海鮮有很多注意事項,一定要切記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