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劉春山 每經編輯:梁梟

截至3月29日,上交所已經受理了28家企業的科創板IPO申請。遍觀這28家公司,29日剛獲受理的北京木瓜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木瓜移動)顯得較爲特別。

這家公司既不是中微半導體、安集微電子這類芯片半導體企業,也不是科前生物、特寶生物這類醫藥公司,更沒有國盾量子、新光光電這類企業強大的高校研發背景。木瓜移動是一家互聯網數據營銷技術公司,爲國內企業提供海外營銷服務,是國際知名互聯網巨頭臉書和谷歌的代理商。

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木瓜移動也強調了自己的“技術先進性、模式創新性、研發技術產業化”,諸如,公司超過50%的員工是研發技術人員,每年約40%的費用支出投向研發領域。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木瓜移動的研發成本僅有3052萬元,而2018年木瓜移動合併營業收入爲43億元,研發成本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爲0.71%。

主營業務依賴臉書

木瓜移動的創始人沈思出生於1981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後攻讀美國斯坦福大學並取得碩士雙學位。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沈思就職於美國谷歌任產品經理;2007年2月至2008年3月就職於谷歌中國任產品主管;2008年沈思創立了木瓜移動。

2013年到2016年,木瓜移動的營收一直低於6億元。2017年,公司突然營收增長了303%,達到22.79億元,2018年再次達到新臺階,營收達到43.28億元。最近三年,木瓜移動的淨利潤3434萬元、6176萬元、8344萬元。

在上市之前,木瓜移動曾經進行過四次股份轉讓,經歷了搭建境外紅籌架構及拆除過程,此前曾掛牌新三板,後又摘牌。目前,沈思與錢文傑爲一致行動人,沈思直接持有49.67%的股份,同時通過唯美南瓜、冬瓜科技、木瓜網絡間接持有6.99%的股份,錢文傑直接持有公司20.15%的股份,其他股東持股比例較爲分散。

創始團隊的海外背景,讓海外廣告營銷業務成爲了木瓜移動的主要業務。從所屬行業來看,木瓜移動與華揚聯衆、藍色光標、佳雲科技等上市公司同屬於數字營銷行業。目前木瓜移動的主要業務類型包括搜索展示類和效果類,搜索展示類銷售佔比超過90%。

木瓜移動表示,公司在出海大數據營銷產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其在臉書媒體渠道出海營銷收入排名前2位,在谷歌媒體渠道出海營銷收入排名前5位。

海外供應商較爲集中也成爲木瓜移動的經營風險之一。木瓜移動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直言,由於臉書和谷歌在全球互聯網營銷市場的份額超過60%,且臉書在移動社交和移動互聯網營銷處於短期內不可撼動的地位,導致報告期木瓜移動的流量採購集中度較高。

木瓜移动冲刺科创板:主营业务依赖脸书,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下滑

2018年度公司前五大供應商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記者也以郵件、電話等方式試圖採訪木瓜移動方面,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有效回覆。

近3年研發投入總計不足1億

截至2018年末,木瓜移動擁有員工173人,此前兩年也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崗位構成方面,木瓜移動研發及技術人員93人、管理人員25人,銷售人員55人。從員工學歷構成上看,木瓜移動員工本科學歷居多,佔到77.4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木瓜移動核心技術人員爲沈思、錢文傑、陳霄、衛禕、顧英博、王榮祥、閆博飛,而這些人員大多也是木瓜移動高管,包括兩位公司實際控制人沈思、錢文傑。

科創板注重企業的研發實力和投入,木瓜移動在這方面的數字並不是很優秀。2016年、2017年、2018年,木瓜移動分別實現營收5.65億元、22.79億元、43.28億元,對應的研發投入分別爲2790萬元、2730萬元、3052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4.94%、1.20%、0.71%。

從研發人員佔比來看,木瓜移動似乎與中微半導體、安集微電子這些科技公司差不多,均在50%左右。但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卻相差很遠,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微半導體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49.62%、34.00%、24.65%,累計研發投入10.37億元。

記者注意到,招股書(申報稿)中列舉的可比公司佳雲科技(300242,SZ)與木瓜移動體量相當,2018年佳雲科技營收爲56.1億元,研發費用5410萬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0.96%。

目前,木瓜移動取得的科技成果包括1項美國專利、10項正在申請的發明專利和17項軟件著作權。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木瓜移動強調自己是一家依靠自主研發技術進行大數據處理分析的公司。

此次赴科創板IPO,木瓜移動擬募集資金11.76億元,主要用於“Papaya大數據智能平臺升級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總部基地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木瓜移動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表示,公司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中“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爲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爲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的上市標準。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