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梦·践行者】扶贫英雄王明礼:带领村民开辟4000亩茶山 人均年收入增至上万元

王明礼带领村民开挖荒山。

大洋网讯 今年54岁的王明礼是贵州省思南县的一名退伍老兵。战场上的他舍己救人,身负重伤;退伍后,他在一片荒山里艰苦创业,带领退伍老兵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10年间,将一座4000亩的荒山开辟成茶山,并成功繁育出“色味俱佳”的晏茶,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800元增加到上万元,周围的6个村庄,300多位农户都跟着他脱了贫。

王明礼皮肤黝黑,说起话来声如洪钟,虽然已经50多岁,但身上还是能看到军人的影子,站起来挺拔如松,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王明礼的手机铃声是嘹亮的军号声。因左腿装着义肢,他穿鞋子特别费,因身上大部分重量都承受在右脚上,过不了半年,一双布鞋便被他磨得一边高一边低。自从到了农村开辟茶山,王明礼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山上。

战斗英雄退伍自力更生

1985年11月,带着残疾军人证,王明礼退伍返乡,来到思南县总工会工作,负责下岗职工的再就业。2000年,王明礼被选派为驻村帮扶干部,帮助当地村民脱贫。怎么才能为他们找到一条致富路呢?王明礼把目光投向了晏茶产地万家山。

思南县地处武陵山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荆棘丛生,山上都是碎石。在当地人眼中,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石旮旯”。“在石头缝里长出庄稼来,怎么可能?”

王明礼和6个退伍战友一起,带领愿意加入的村民,在山上搭起帐篷、租来机械、修路开荒、准备种茶。

种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也是一件精细活,每天都需要上山查看。每天天不亮,王明礼就带着一把柴刀,上山查看茶苗的长势。一天下来,他要走将近20公里。每天晚上回到家,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左腿义肢取下来看有没有发炎。

不少老战友也赶过来,想跟着王明礼一起干,这让他很感动。“一开始,能不能成功,我心里也没数,只能说试试。”在王明礼最需要人手的时候,战友们选择了支持他。

誓把荒山变金山

王明礼的“荒唐”想法,几乎遭到了所有村民的反对。“你能把这片石头山种出东西来,我把姓倒过来写。”然而,王明礼没有退缩。“我就是要证明,这座荒山也有可能变成一座金山。”

2007年,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万家山多年的沉寂。他拿出全部积蓄,东筹西借,甚至要将房产拿去抵押,和妻子一度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他苦口婆心地说服妻子,终于开始了以山为家的日子。

在万家山上开垦出茶园,王明礼必须面对三大难题:进山路难、山上用水难、供电难。王明礼带着几名战友在海拔上千米的荒山上搭起帐篷。没有路,他带领村民硬生生开辟出一条3公里的山路。没有水,他们挖了40多个水窖,用马来驮水,水里杂质太多,就先将水沉淀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喝上面的水,将底下的杂质倒掉。没有电,他就用煤油点亮马灯照明。手磨出泡了,他就找一块创可贴贴上。义肢磨损了,他就用铁丝把它捆紧;伤口发炎了,他就悄悄抹上止痛药。

后来实在疼得受不了,去到县卫生院,医生警告他,“你再这样不要命地干活,伤口进一步发炎,这条腿可就废了。”但王明礼咬咬牙,第二天一早继续上山干活。经过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近千亩荒山变成茶园。又经过十年的开拓,整个村的生态茶园面积达到4000亩。

6个村庄脱了贫困帽

曾经的荒山上有了这郁郁葱葱的茶林。如今,这座茶山不仅帮助周围六个村的33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008年,席卷全国的冰冻灾害天气蔓延到王明礼的茶园,当年冬天刚刚种下的茶苗,遭遇连续一个月的低温,后又迎来大雪和凝冻灾害,1500亩茶苗被冻死。王明礼决定,村民们的茶苗损失都由他来承担,第二年开春补种新苗。

2009年,他又和几名退伍军人一道,成立贵州省思南县鼎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通过租赁土地、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成规模集中流转土地,建设茶园4000多亩,辐射周围6个国家级贫困村,使当地人均年收入从800多元增加到近万元。他的目标是让全村村民的收入达到2万元。

除了开辟茶山外,他还在思南县塘头蜂桶槽村的小溪边带领村民建起铜仁市第一个肉鸽养殖场。该养殖场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饲养种鸽6000多对。此外,还在县城附近的思唐镇龙江村,建起蛋鸡养殖场、土山羊养殖场。

妻子两个月见不上一面

1990年,他和其时供职于思南县鹦鹉溪食品站的许大华喜结良缘。单位改制后,妻子成了下岗工人。那时,王明礼还是思南县总工会收发员。当时还没有传真电话,上级通知、单位发文全靠人工传送。王明礼每天一上班,就要背着邮件口袋,在几十个单位之间往来送件。即便如此,收入也不算高,养活一家人还是困难。

1993年的正月初二,王明礼带着妻子赶到贵阳学习电脑打字。后来,他在县城开了一个打字复印行,解决了下岗妻子的工作问题。

这些年,妻子许大华跟着他没少吃苦头。遇到茶叶种植的关键时节,王明礼经常接连两个月都驻守在山上,吃的全部是从山下带上山去的挂面。许大华有时心疼丈夫,在山下给他做一些好吃的给他带上山去,但到了山上,根本找不到王明礼的影子。原本热腾腾的粑粑,等到王明礼吃到嘴的时候,已经像石头一般硬邦邦的。

因为常年操劳,妻子也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儿子一年到头也见不上父亲几面,这些年,儿子的学习,多亏了妻子许大华。说起妻子和儿子,王明礼一脸愧疚。

2011年,他将儿子送入军营,在全家福照片上贴上“致富不忘国防,和平牢记强军”几个大字,鼓励儿子在军营好好磨炼。

因驻村工作突出,王明礼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铜仁市“百佳驻村干部”,2018年7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王明礼的故事,他在老家思南县也成了响当当的名人,战友们夸赞他是“扶贫状元”。但王明礼对荣誉看得很淡,他说:“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了才算富。”如今在扶贫战线上,他有信心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图/受访者提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