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6月17日,在日照市两城河入海口,几十名村民三五成群,散布在退潮后的滩涂上。他们人手一个水桶、一把铁锹,站在半米多深的淤泥里,奋力挖一种叫“蚬子”的贝类。这一片片的滩涂都是蚬子养殖区,现在正是蚬子最肥美的季节,一名村民干一天能赚150元的工钱。

正是退潮时分,宽阔的入海口露出了一片片的滩涂。人们正趁着海水退去,赶紧挖蚬子。当地人称“挖大蚬”,一些不明就里的网友还以为是“挖大仙”,差一点闹出笑话。不过,这也不能怪那位网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方言、有一个地方的特产。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蚬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海鲜,你知道吗?

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大仙”,其实是“大蚬”,音同字不同而已。有眼尖的网友肯定认出来了,这不就是酒店里经常吃的蛏子吗?是的,蚬子又叫蛏子,又称蛏子皇、圣子、竹蝗、蜻。贝壳长,近柱状或卵圆形,两壳相等。中国盛产蛏子,南北沿海多有分布。不知道在你的家乡,这种海鲜都叫什么有趣的名字呢?

蛏子全年最肥美的季节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这时开涂采蛏,蛏子质量好,产量高。正是落潮时分,养殖场的老板们雇佣附近的村民,到滩涂上挖蛏子他们长时间站在泥泞中,由于上身重,时间久了两条腿就会陷进去,没力气根本拔不出来。而且,挖蛏子必须赶潮水,潮水一旦退去,就意味着工作的开始,他们一般要干六七个小时。今天是父亲节,明天是端午节,而对于这些村民来说,没有什么比打工挣钱更重要的了,因为他们需要赚钱养家。

海边的泥泞很粘。用铁锹挖泥的时候也要用力,一铁锹有时也挖不出一个蛏子,累了只能直起腰来稍微休息一下,也没地方坐,一天下来一个人也就是挖个三四十斤左右。养殖场老板会给每个人发150元工钱。最后把挖出来的蛏子用水冲洗干净,再批发给零商贩出售,蛏子根据个头大小,卖10-12元一斤。

一位身穿裙子的美女站在岸边,查看自家蛏子产量。在她的前方,五六位村民正站在淤泥里挖蛏子。

据这位自称姓徐的养殖场老板娘介绍,她家养殖蛏子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年景好的时候,一年能赚20多万元。但养殖成本、人工采蛏成本也很高。现在一个村民挖六七个小时,需要支付150元工钱。但因为是纯手工采蛏,效率不高,一个人一天能挖三四十斤就算不错了。

为了节省人工开支,图片中左边这位大妈,也顾不上自己是老板娘身份,跳进淤泥里,拿起铁锹奋力掀开淤泥挖蛏子。她自嘲说,“整个人就像是泥猴一样,但挖蛏子就像跟夏天挖蝉猴一样,感觉是累并快乐着!”

在岸边,停放着一台手扶拖拉机,再过2个小时,人们就会把清洗好的蛏子抬到车上,然后运到海鲜市场,再卖给市民。

岸边停满了村民的摩托车,这些挖蛏子的村民都是骑行20多里路到这里挖蛏子的。现在海鲜市场上卖的蛏子一斤在15元左右,很多人看了会觉得蛏子价格有点贵。可是,如果您亲眼见过村民踏着泥泞的淤泥,浑身上下就像个泥人一样在挖蛏子,您还会觉得蛏子贵吗?今天是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二天,如果你在外地求学或者工作,一定不要忘了给家在农村、正在辛勤劳作的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因为,父母挣分钱不容易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