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高校教育管理”关注哦

作者简介: 陈强,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

文雯,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国际化研究。

引用本文:陈强, 文雯. “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 高校教育管理, 2018, 12(3): 28-33.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我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带来了深刻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承担着服务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时代使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被赋予了服务国家对外关系和国际战略、为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使命。然而,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仍然面临着培养结构不尽合理、生源匮乏、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社会支持环境不成熟、安全压力增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严峻挑战。在此情况下,我国应当充分认识到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公共性,采取参与、互动、协同的教育治理思路,以公共政策为主导,在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善生源状况、推动教育和产业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采取问题导向、路径明确、现实可行的因应对策。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来华留学生; 政策分析

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部分,而且在我国民间外交和对外援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历史上,来华留学生教育有着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促进教育对外开放的优良传统,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知华友华人才,为营造我国良好的外部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任务;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促进我国和沿线各国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外国人才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核心职能,两者有天然的契合之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也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还有差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文章力图较全面地归纳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使命内涵和服务面向,并为应对当前主要挑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不断适应国家发展大势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特别是围绕国家外交工作和国际战略,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使命不断继承和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的重要指示中强调,“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这为新时代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也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确立了基本定位。而且,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作用应当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外交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继续发挥服务外交的传统作用。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仍然是世界各国之间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也是各国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来华留学生教育可以培养一批语言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对华理解深的来华留学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和外交领域,有助于深化我国和沿线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和政策沟通。其次,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增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友谊、促进公共外交的重要渠道。留学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主体,是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重要媒介。来华留学生以青年人为主,他们思维活跃,理解和接受能力强,易于与教师和同学形成平等交流、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建立起长期的信任和友谊。他们结束学习返回国内后仍然保持的信任和友谊关系会成为人民之间友好感情的基础;他们介绍中国、讲述中国故事,是其本国民众正面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这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的实现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最后,我国长期坚持按照平等互利、应其所需、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双边为主兼顾多边的基本理念,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援助。其中,以接受和资助来华留学生的方式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各种专门急需人才,支持各国走上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是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重要形式之一。 

第二,来华留学生教育为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自2000年“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海外投资阶段,近年来的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吸引外资的规模。在“走出去”过程中,我国企业也大量遇到了投资风险、投资受挫的情况。缺乏国际化经营所需的人才和经验,不适应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要推动形成全球化的贸易和产业布局,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共同发展,需要大量本土化人才资源的支撑。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的传统价值有了全新的意义。近年来,在海外人才需求的驱动下,我国高校和企业开始了校企合作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留学生也意识到了其中的职业发展机会,增加其在本国工作的机会或竞争力业已成为留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形势下,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要从被动、自发地满足留学生职业发展和海外企业人才需求,转向主动、自觉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支持。

第三,来华留学生教育是面向“一带一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须要立足于我国的具体情境,而且在具体实践上也应该寻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相符的明确定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由被动适应和参与国际体系到主动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和完善的重大变革。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方向和进程也要顺应形势,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要求,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和学科,应对全球挑战、解决国际问题,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人才培养国际化和学术研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两个核心方向,其中来华留学生教育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着力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要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更要为我国本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沟通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在国际化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由于出国学习交流的成本高、受益群体小的特点,只有少数学生和教师参与跨国流动,而本土学生国际化参与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地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被认为是构建国际化人才环境更均衡有效的途径。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和多样性,促进来华留学生和本土师生的有效互动,将有利于增进本土学生对文化差异的体验感知和文化包容性,形成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

在科学研究方面,国际化是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是高水平科研活动的必要因素。积极应对“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全球挑战和国际问题,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是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应有之义。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国课题研究,发展我国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和区域研究,加快非通用语种等相关学科建设等,都是教育领域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教育行动。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培养规模,优化学科专业培养结构,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合作开展相关学科和领域的高层次联合培养和学生交流,都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助力科学研究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二、 “一带一路”建设对来华留学人才的需求

建设“一带一路”的新形势要求我国教育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大批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和关键领域的专业人才,来华留学人才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空间辽阔,地理、历史、民族、语言、文化、宗教、政治差异巨大,国情民意复杂多样。培养来自沿线各国的来华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本国情况的优势,成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在某些领域中,由于政治、法律等因素的限制,来华留学人才甚至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人才规格上讲,“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人才大致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一)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家制度、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等千差万别,要实现政策沟通,政府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政策协调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有一批既熟悉本国情况,又熟悉中国制度、政策、法律,能够从事和服务于各国政府政策制定和政府间政策协调的人才。不仅如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组织等多边机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要在国际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就要更加深入地开展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乃至建立新型多边合作机制。这就要求我国不仅要培养本国的国际组织人才,而且也要注重为各国培养国际组织人才,这样才能有利于在多边环境下增进理解、协调政策和凝聚共识,有利于团结更多的国家实现互利共赢。

(二) 经济贸易合作人才

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无论是我国企业提高“走出去”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是扩大和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大量通晓国际贸易规则、货币流通和资本运作的跨国经营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 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相关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大特点是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交通、信息、能源等领域。而且,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也会涉及大量的工业建设项目。除了中东欧国家以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实力总体上比较薄弱,工程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因此,这些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对于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管理与设计等专业人才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

(四) 教育、科学和文化人才

教育、科学和文化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中都占据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各国之间的教育、科学、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寻求人类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为沿线国家培养高水平的教育、科学和文化人才,为我国和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长期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都有着深远意义。

三、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对来华留学人才的需求,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改革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

(一) 培养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的来华留学生集中于国内以研究型大学为主的顶尖高校,主要分布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分布极度不均衡。一方面,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以学术型为主;另一方面,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教育成本相对较高,继续扩大培养规模困难较大。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来华留学生规模相对较小,发展条件和经验积累普遍不足,培养能力和管理水平存在短板。这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新增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性人才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二) 生源匮乏

来华留学的生源不足问题非常严重,是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方面,我国高校大多在海外招生力量薄弱,渠道和手段都非常有限,培育稳定生源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外国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情况千差万别,在知识体系、学习方法上与我国高等教育衔接困难,造成了来华留学“生源质量差”的现象,加大了培养难度。面对类似的问题,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发展了面向高等教育入学的规范、成熟的国际学生预科教育体系,有效地为高等教育准备了大量的合格生源,也为留学生提供了稳定的求学预期,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吸引力。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远不能满足来华留学生教育对生源规模和生源质量的要求。

(三) 培养能力不足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上,我国高校还普遍存在国际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这是来华留学人才培养的短板,也是高校整体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短板。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目前对来华留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特别是面向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来华留学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还较少。在辅导支持上,来华留学生的学业辅导、生活辅助、人际交往、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体系还不健全,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 社会支持环境不成熟

我国高校普遍不重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社会力量支持,主要依赖自身资源投入,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上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专业服务非常缺乏,高校不得不直接提供对来华留学生的金融、住房、医疗、法律事务等方面的协助和服务,工作负担沉重,效果和效率都不尽如人意。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管理服务水平有限,时常出现某些政策和管理要求限制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情况。社会支持环境不成熟的情况在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地区则更为明显。

(五) 安全压力增大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给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多,民族多样性、宗教复杂性、文化差异性显著,对统筹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和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当前来华留学的风险控制措施还较为分散,各方力量协作水平不高,安全工作仍然是以应急处置为主,系统分析、研判和预警能力还比较薄弱。安全因素将是制约大规模招收和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因素。

四、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对策

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能够实现来华留学生本人的发展,促进我国高校的国际化,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而且创造的人力资源增值和社会资本增加对于更广泛的国内和国际社会也是有益的。同时,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一个多方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问题,学生、高校、企业、我国政府和外国政府等相关主体之间的诉求存在不少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其效果的实现也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必须要有公共政策的支持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一) 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

面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政府应当以“一带一路”共建需求为导向,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的产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我国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能力、不同学科人才培养的特性等进行来华留学人才培养的规划。规划和政策要适度向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利用培养成本、地理距离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域均衡,这样也有利于更好地配合各地推出的“一带一路”产业政策。针对目前高校培养能力差距过大、优势高校种类单一的问题,我们要鼓励更多的高校实现规模发展,特别是加大对应用型、职业型高校的支持力度。实现培养高校的多元化、均衡化更有利于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最终依靠高校实现,我国要充分激发高校的积极性,有效驱动培养方式的创新和培养效果的改善。一方面,我们要尊重高校的自主权,鼓励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政策协调,减少影响发展的制度障碍和人为阻力,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

目前,以政府奖学金为代表的财政经费投入是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一方面,政府奖学金不仅是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资助,而且是对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支持。因此,政府奖学金在高校中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要集中在符合政策目标、培养能力强的优势学科、专业或项目上,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使用绩效。另一方面,政府奖学金在高校中的分配要体现规划中的均衡要求,同时也要在同地区、同类高校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让同等条件下培养效果好、质量高的院校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实现政策引导的效果。

(二) 改善生源状况

如果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匮乏状况不能好转,那么规模、质量、结构之间的矛盾就必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扩大生源规模,改善生源质量,进行来华留学生生源的“供给侧改革”,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首先,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预科教育(高等教育预备阶段)是改善国际学生生源状况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预科教育可以作为外国基础教育和本国高等教育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提高达到高等教育入学标准的留学生数量和水平;另一方面,预科教育能够降低留学生对前景的不确定性疑虑,提高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扩大留学生规模。其次,对生源地的充分了解是提高招生工作有效性的基础。当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国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广,教育体系千差万别,教育发展参差不齐,对沿线国家的教育研究应当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一带一路”发展的一项总体性、基础性工作。因此,我国有必要系统性地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一带一路”教育研究的力度,特别是鼓励区域研究、非通用语种等特色学科参与教育研究,为来华留学生生源的扩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我国应当积极推动探索利用各方海外力量为来华留学提供服务,弥补我国高校海外行动能力不足的弱点。

(三) 推动教育和产业相结合

首先,我国应建立和完善就业引导和服务机制。如前所述,我国高校的来华留学规模总体不大,而企业“走出去”时间不长,人才本地化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来华留学人才在国别、层次、学科专业上的供需情况都非常零散,信息沟通不畅,这是影响来华留学和企业进行人才双向选择的一个结构性因素。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高校和企业在中国学生就业引导服务方面的经验,针对“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建立多种人才交流平台,充分沟通来华留学生的人才供求信息。这也有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的个人发展预期,激发更多外国学生的来华求学动机。

其次,我国应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企业直接面对着沿线国家对各类人才和科研成果本地化的实际需求,对于高校面向“一带一路”进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价值。因此,我国有必要鼓励企业参与高校的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开设适应“一带一路”产业需求的教育项目,共同加强来华留学生的实践教育。高校和企业也可以在一些培养路径明确、人才需求迫切、短期见效明显的项目上采取“订单式培养”等直接合作方式。

(四) 加强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的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经成为相关各方的共识。目前,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例如面向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认证正在试点试测阶段,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也已经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但是,目前我国教育质量保障的措施仍然太少,系统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工作基础较为薄弱。

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标准,培育专业、独立、权威的教育评价机构,加强政府教育监管和督导,促进以质量为核心的高校间良性竞争环境的形成,是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外部途径。加强来华留学生培养能力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研究,推动管理和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更好适应来华留学生个人发展特点,更好适应社会对来华留学生人才的需求,是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途径。除了采取专门措施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以外,积极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标准与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工程教育认证等现有评价制度的结合,也是推动高校切实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的有力手段。

链  接

刘志民, 杨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刘扬, 马荧, 李名义:“一带一路”倡议下研究生国际能力的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康乐, 李福林:“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教育援助可持续模式探析

学术专精     日新又新

高校教育管理

微信gxjygl2007

投稿http://zzs.ujs.edu.cn/gxjy/CN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