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edmi Note8 Pro 是國內第一款搭載 6400 萬像素傳感器的手機,所搭載的 CMOS 是 Redmi 和三星聯合發佈的 ISOCELL Bright GW1。在我同時握住 Redmi Note7 Pro 和 Note8 Pro 兩臺手機時,會明顯感覺到後者在邊緣過渡上要自然很多,硌手感也隨着弧形玻璃而減緩,這是我初次上手 Note8 Pro 對比前款的第一體驗。

在北京東四環坐上了好不容易纔打到的出租,聽着司機播了 60 分鐘的高曉鬆脫口秀,我來到了北五環外的小米科技園。

這裏是小米剛落成不到兩個月的辦公點,一共 8 棟樓,造價 52 億,大約是小米在 2018 全年營收的 1 / 33。

而這裏舉行的第一場公開活動,是 Redmi Note8 系列的發佈會。爲了彰顯 Redmi Note8 Pro 的 6400 萬像素相機,小米還特意印刷了 3 米高的樣張,讓大家路過都能看到這臺千元機「拍大片」的實力。

作爲 Redmi 在今年第二款走量的千元級產品,盧偉冰在發佈會上多次強調了 Redmi Note8 系列是前作的重新設計,而我們手上的這臺 Redmi Note8 Pro 更是被稱爲「Note8 的全面升級和再設計」。

聯發科最新的 G90T、6400 萬像素四攝、4500mAh 電池+18W 快充,當盧偉冰公佈 1399 元這個價格時,全場都喊出了「哇…」和「真香」。

Redmi Note8 系列的外觀對比之前的 Note7 有着很大的改變,改變的地方來自於手機的形態、配色和開孔佈局三方面。

在我同時握住 Redmi Note7 Pro 和 Note8 Pro 兩臺手機時,會明顯感覺到後者在邊緣過渡上要自然很多,硌手感也隨着弧形玻璃而減緩,這是我初次上手 Note8 Pro 對比前款的第一體驗。

這次 Redmi 大改 Note 系列外觀的原因,我認爲是想通過弧面去減少厚度對手感的影響。實際上,Redmi Note8 Pro 的最厚處已經達到了 8.7 毫米,比 Note7 Pro 的 8.1 毫米還要更厚一些。

當然這也是目前手機廠商較爲常用的設計方法,比如 Realme X 就用了弧面來增加厚機身和手掌的貼合,所以 Redmi 這樣做也不讓人意外。

不過我也留意到了 Redmi Note8 Pro 的機身要比 Note7 Pro 要重一些。參數上,Redmi Note8 Pro 達到了 199 克,比前輩要重 13 克;比三星 Galaxy Note 10+ 5G 的 198 克還要重 1 克。個人認爲這可能是因爲 4500mAh 的電池而導致的加重,相比於前輩的 4000mAh,這 13 克的重量換來了多 500mAh 的電池容量。

盧偉冰在發佈會上多次強調了 Redmi Note8 Pro 是國內爲數不多采用玻璃材質的千元機,並且也提到了它的質感和質量都是領先同類的水準。的確,手機背部的質感在玻璃的襯搭下能帶來更高檔的效果。但可能是成本控制的原因,手機邊框雖然看着像拋光金屬,但實際上還是塑料。

爲了讓後置指紋區不顯突兀,Redmi 這次頗爲巧妙地將後置指紋區和相機一起垂直並排,把第四枚攝像頭放到了旁邊,讓人對手機產生一種四攝 + TOF 的錯覺,但事實上,位於鏡組最低位置的其實是指紋識別區。不過由於和相機捱得比較近,所以我經常會誤觸到第三枚鏡頭,把指紋印在了鏡片上,手指頭較粗的用戶可能要注意下了。

6.53 英寸的水滴屏提供了 1080P 級別的分辨率,畫面表現依然還是同級主流水準,500 尼特的最高亮度也能讓我們在陽光直射下看清畫面,這部分表現中規中矩,符合當下千元機水準。

真正可以圈點的地方,我認爲是 NFC 和紅外線兩個基礎功能,前者 NFC 能用來當公交卡、門禁識別等等等等;後者紅外線的大部分使用場景雖然已經被 WiFi 智能家居取代,但在沒有網絡或者非智能家電的條件下,手機就是一個隨身遙控器。

噢對了,這臺手機還配備了 3.5mm 耳機孔,機身也支持 P2i 納米塗層的生活防潑濺。當然,我肯定不會推薦你真的用水去考驗它,畢竟哪怕是生活防水,電子產品還是越遠離水源越好。

今年 Redmi 在 Note8 系列上分爲兩種 SoC 配置,Redmi Note8 繼續用高通驍龍處理器,而更大的 Redmi Note8 Pro 則是用上了聯發科最新的 G90T。而且最高配置也升到了 8GB(LPDDR4x)+ 128GB(UFS 2.1),與或卡槽能支持內存卡擴展。

說到聯發科 G90T 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會感到陌生,當然這也不奇怪,畢竟我們今年最常接觸的是高通驍龍和海思麒麟兩款,而且聯發科 G90 系列也是上個月發佈的新品。

聯發科 G90T 採用的是 A76 八核芯架構,也就是兩枚 A76 大核外加六枚 A55 小核,最高主頻 2.05GHz。而在 GPU 圖形處理能力方面,這枚 SoC 搭載的是麒麟 980 同款的 Mali-G76,Redmi 表示這枚 SoC 的綜合性能已經超越了高通中端的驍龍 710。

▲ 三款中端手機的安兔兔跑分結果

在安兔兔的跑分中,Redmi Note8 Pro 跑出了 28.1 萬分的成績,對比前輩 Redmi Note7 Pro 的 21.3 萬要高出不少。

另外也有人問我它和驍龍 710 設備對比差距有多大,我在測試時也用 Realme X 跑了一下分,結果是 18.4 萬(結果僅供參考)。

至於《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兩款遊戲的表現,我個人認爲是都能流暢運行的。《王者榮耀》從系統幀率數據看,能在 30FPS 下穩定運行,沒有因爲複雜畫面而出現掉幀。

而《和平精英》在 HDR 高清畫質下也能以流暢畫面運行,但由於 HDR 高清本身也比較喫圖形處理資源,因此畫面運行效果並不能和驍龍 855 等旗艦處理器對比,如果絲滑順暢是 100 分的話,Redmi Note8 Pro 的表現我大概能給到 80 到 85 分。

▲ 打開 Game Turbo 功能後能呼出快捷功能和查看當前遊戲幀率(當前爲 36FPS)

大電池一向都是 Redmi Note 系列的標準配置,繼年初在 Redmi Note7 Pro 用上 4000mAh 之後,這次 Note8 Pro 的電池更是達到了 4500mAh,而且也能支持 18W 快充。

不過正如我在前面所說,在擴容電池的同時,手機也不得不變得更加厚重,這算是續航和體積之間的一個取捨吧。

由於我上手這臺手機的時間不到 12 小時,因此並沒有把電池用完再做一個完整的續航測試。但我在之前做開箱直播時測試了一下游戲耗電,10 分鐘的《和平精英》耗電 3-5%,而 5 分鐘的《王者榮耀》只消耗 1%,因此我估算重度遊戲用戶應該需要一天一充,而以網頁、App 運行爲主的中度用戶,這臺手機應該能做到一天半到兩天一衝。

充電規格上,Redmi Note8 Pro 能支持 QC3.0、QC4+、MTK PE 和 PD 四項快充協議,換言之就是能兼容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快速充電頭。

於是我用了 ThinkPlus 給手機充電測試續航,電流表顯示激活 QC3.0 協議並穩定 15W 輸出,30 分鐘後充電 30%(從 51% 至 81%),對於一臺有着 4500mAh 電池的手機來說表現還不錯。

Redmi Note8 Pro 是國內第一款搭載 6400 萬像素傳感器的手機,所搭載的 CMOS 是 Redmi 和三星聯合發佈的 ISOCELL Bright GW1。

參數上,GW1 採用了 1/1.7 英寸的大底,單顆像素面積 0.8 微米,而在 Tetacell 四合一像素之後,手機能輸出一張 1600 萬像素、單顆像素面積達 1.6 微米的照片。至於其餘三枚鏡頭,分別是 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200 萬像素的景深和 200 萬像素的微距攝像頭。

對於高像素 CMOS 在當下的作用,正如我在《 高像素相機不一定有用,但它卻影響着手機形態》 一文中所述,無論是之前的 4800 萬、今天的 6400 萬抑或是之後的 1 億像素,當下高像素相機並不是只爲了把畫面拍得清晰才提升像素,而是藉助高像素的優勢,讓圖像在放大裁切後仍然能帶來清晰的細節。

▲ 放大 6400 萬像素樣張,遠處細節清晰可見

這一點和長焦拍攝不同的是,高像素攝像頭的放大裁切不需要硬件輔助,只要在後期放大即可完成,同時也減少了廠商的設計和裝配成本。

▲ 超廣角樣張

▲ 前置人像模式樣張(僅 AI 後期虛化,非獨立傳感器測距)

另一方面是提升中端手機的暗光拍照能力。雖然 0.8 微米的單顆像素感光表現一般,但在四合一之後(6400 / 4)之後,大像素能獲得 1.6 微米的感光面積,並且在合成後 1600 萬像素也能保障拍照清晰度。

因此,高像素 CMOS 也同時被看作是提升中端手機拍照能力的最佳方案,因爲這種方法能提升拍照素質和營銷口碑的同時,也要比定製一個 CMOS 的成本要低很多。

▲ 室內暗光樣張

▲ 室內暗光樣張

但是在體驗手機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個小問題,就是 6400 萬像素的照片體積達到了 27MB,無論是在微博還是微信上,我都不能點選原圖發送。

換言之,若是我想把 6400 萬像素的樣張分享出去,只有兩個方法可行:一個是把圖片尺寸壓縮到 20MB 以內;另一個就是通過本地傳輸工具進行分享。

當然這裏也不能說是設備的問題,畢竟像 iPhone X 剛出來時 App 不適應「劉海」、iPhone XS Max 剛出來時 App 不適應尺寸,軟件需要時間去適配新技術。

因此這裏我希望小米和 App 供應商之間能儘快完成適配,將原圖的發送限制調整到 30MB 以上,不然即便是未來手機拍照能達到 1 億像素,最後還是要將分辨率打上半折才能分享出去。

總的來說,Redmi Note8 Pro 依然還是走着「什麼都有」的中端水桶機路線,但是在大改機身設計和用上 6400 萬像素的相機後,逐漸擺脫了過去的廉價感,向更高一檔的 K 系列靠攏。同時,從首發聯發科 G90T 和三星 GW1 這兩點看,也能看到小米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這對小米和 Redmi 的產品在下半年的更新有着重要的基礎作用。

不過雖說手機在體驗上已經能做到 80 分的水準,但這款產品的部分細節仍然還有待打磨的空間,G90T 頗爲保守的 12nm 製程、軟件對 6400 萬像素照片的不適配……儘管這些都不會給體驗帶來影響,但在面對當下「舊旗艦處理器下放到中端產品」、「中端產品越來越注重體驗」的市場競爭現狀,這些都是值得 Redmi 繼續去優化和完善的地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