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汽車來說,金九銀十是所謂的旺季,但是今年,金九不存在的。對於車企來說,雖然環比於8月份的銷量基本上都有所上漲,但是要比去年同期的9月份差太多了。排名前15的車企,其中有11家同比銷量下滑。

除去華晨寶馬、廣汽豐田、吉利汽車這三個表現強勢的車企,還有一個一直在中國求穩的一汽豐田,剩下全部淪陷。

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1.6%。這可是7年來的歷史冰點。

其實,這種下滑趨勢,在7月份就已露端倪。當月,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已同比4.0%的負增長踩了一腳剎車,8月份,下滑趨勢仍未改變。

面對當下汽車市場的銷量走勢,忍不住想問:曾經高歌猛進的中國汽車市場,會不會在2018年出現拐點?

拐點已至?

與往年"金九"的銷售旺季不同,今年9月的汽車市場,寒意乍現。日前,中汽協公佈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汽車市場實現銷量239萬輛,同比下降11.6%。這是自2012年1月以來最大月度降幅。

汽車消費市場的降溫,也反映在車企的銷售數據上。日前,多家車企公佈9月份銷售快報顯示,9月份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上汽集團實現銷量61.1萬輛,同比下滑8.2%。江鈴汽車前三季度實現銷量19.72萬輛,同比下滑9.16%。福田汽車前三季度累計銷量約40.41萬輛,同比下滑7.35%。海馬汽車9月實現銷量4380輛,同比下降53.61%。

汽車消費市場的降溫,還反映在汽車展銷會的現場。有報道稱,與前幾年火爆的"加價提車""搶車大戰"相比,如今的汽車展銷會,已經充滿了低價促銷的廣告牌。當銷售員臉上不再是興奮的表情,市場的寒冬,或許真的來了。

對於9月份的汽車銷售數據,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金九"消費時節,未能阻止中國車市連續3個月下滑的趨勢,甚至還創下了更大跌幅,這確實出乎很多人意料。正因如此,市場人士纔會擔憂,乘用車銷量是否真的到了拐點。

下跌趨勢下有亮點

在車市整體銷量連續3個月走低背後,各個細分市場的銷售情況也不容樂觀。從轎車來看,9月份銷量96.9萬輛,同比下降11.6%。曾經野蠻生長的SUV市場,也僅實現80.3萬輛的零售銷量,同比下降14.5%。

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卻是一枝獨秀。數據顯示,9月份,純電動汽車實現銷量9.4萬輛,同比增長4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2.7萬輛,同比增長90%。今年前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達60萬臺,同比增長96%,已經超越2017年全年銷量。

之所以造成這種結構分化的局面,有業內人士認爲,一方面是市場大環境不太穩定,影響了購車的消費信心。同時,去年的購置稅政策,導致了較高的銷量基數。不過,不少評論人士稱,新能源汽車或許是四季度的唯一亮點。

新能源汽車銷售火爆,也讓比亞迪這些龍頭公司銷量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對於後市,有機構發佈研報認爲,中國汽車市場的低迷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不過,就汽車行業的投資邏輯來看,已經從此前的爆款SUV轉向了新能源。

對於新能源汽車,有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接下來合資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漸漸發力,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應該能提高到90萬輛,而且產品升級和品牌高端化趨勢也將異常明顯。因此,對投資者來說,那些具有爆款新能源汽車潛力的企業,更值得關注。

對全年汽車產銷增速,此前中汽協預測可能達到3%,但因爲9月的銷售數據令市場大跌眼鏡,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爲,3%的增長肯定無法達到,甚至可以說負增長已成定局。

剛過去的9月,竟然創下了7年來月銷量的最大降幅。當然,這是同比降幅,不是絕對數字。也有可能是去年9月賣得實在太火爆了,讓今年9月的數據顯得很難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