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电影从业者需要一个乌托邦,那这个地方一定是平遥。 因为,你能在平遥感受到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对电影的尊重。 正如它的英文名翻译过来,叫“藏龙卧虎国际电影展”一样,平遥这几天,真的是藏龙卧虎。 山争哥哥就是那一群藏龙卧虎的武林高手中,人气最火的侠客。

你能想象吗?在距离北京四个小时高铁距离的山西平遥古镇,这几天成了中国电影工作者的世外桃源。

小洲本着为大家第一时间捕捉明星面孔的想法,也动身去了平遥。

可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是,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狂追着明星要签名合影的粉丝。

反倒是素人跟正从你身边路过的贾樟柯导演从容的打声招呼,成了日常。

电影导演和明星们有多低调呢?

小洲当天一到平遥,才入古城门,就发现李鸿其正走在小洲身后闲逛大街!

然而本着不去打扰的原则,兴奋的小洲还是默默走开了,虽然心里感到有点遗憾。

后来,在电影宫里,小洲又多次偶遇了李鸿其,终于抓住一个合适的机会找他闲聊。

每场映后见面结束,主创都会在眼前的地方欢快交谈

在那样一个环境里,所有人怀揣着对电影的热爱的尊重,向彼此分享对电影的看法,这是一种在国内面向公众的前所未有的体验。

扯远了,说回山争哥哥,作为本次影展的重磅嘉宾,贾樟柯导演邀请他做了一节大师班。

这次他的任务,就是向面前四百多张年轻面孔,分享自己和新导演合作的经历。

能被徐峥看中并担任电影监制的导演,上辈子一定不说是拯救了全宇宙也得是拯救了银河系吧。

小洲曾一直这么认为。

手指头已经数不过来徐峥演了多少口碑黑马或票房黑马的电影了,他曾专攻小成本喜剧片,不在乎导演的名声大不大。

当年同样是票房黑马的《疯狂的石头》

徐峥刚演电影那会儿,宁浩也还是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男孩。

也许从一开始,徐峥就埋下一颗向更广阔市场进发的种子。

只要你是一个对电影创作有想法的人,他从不吝惜精力和资金为新导演创造机会。

看一眼徐峥的履历,他有那么点儿像姜文走过的路。

演电影、拍电视剧、演话剧,有了自己的一套对表演的认识后,徐峥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表演。

一部《泰囧》让徐峥在转型做导演后,彻底打开了思路。

如果说做导演不足以说明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那么做监制才是让他成为中国电影一等功臣的转折。

其实徐峥人生第一部戏就是从演一部新人导演的戏开始的。

那个导演叫程耳,2016年拍出了《罗曼蒂克消亡史》,那部电影,让章子怡再一次惊艳众人。

在豆瓣上,程耳评分最高的一部作品是1998年的《犯罪分子》,同时也是他的处女作。

这个短片,号称是电影学院有史以来最好、最精绝的毕业作品。

那时候徐峥想转型演电影,没管是不是大牌导演,想到有戏演就接了。

后来的演员生涯中,他在片场常常边拍戏边干活儿,他所做的工作,早就超出了演员的范畴。

而且,那时候他合作的大多都是新人导演,包括《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

慢慢的,他发现他在片场更愿意做制片人和导演的桥梁,因为新人导演往往面临着很多沟通上的问题。

徐峥明白导演想要什么,也明白制片人的诉求。

那不如做监制,给青年导演创造一个舒服的创作环境,给制片方一个体面的交代。

《疯狂的石头》之前,他已经是霸屏暑期档、家喻户晓的春光灿烂猪八戒。

而彻底摆脱这个标签,徐峥用一部《疯狂的石头》就完成了转型。

演电影给他创造了新的事业维度。

而演电影之外再一次给了他事业新维度的,就是成为监制。

说起今年的《药神》,文牧野的选定一开始还并不是徐峥的主意。

穿成这样可能也不是徐峥的主意

《药神》最早的想法,还是其他编剧给到宁浩的公司。

宁浩晚上睡前有看剧本的习惯,一般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而这个剧本,宁浩居然一口气看完,而且还看哭了。

激动之下,宁浩和徐峥一琢磨,可拍。

宁浩、文牧野、徐峥三人

本来,这是宁浩自己打算拿来拍的剧本,后来在剧本开发阶段,他找来了初出茅庐的文牧野,说他行。

就算两人对他再有信心,也没想到,文牧野成了中国电影5年来难得创造豆瓣9分神话的导演,而且还是仅靠导演处女作。

徐峥自己一再强调,在《药神》片场,他不会干涉文牧野的创作。这也是一开始人们夸赞文牧野时,有所保留的部分。

可能一时间,这个新导演让人没法一下子消化他的成就。

而徐峥的作用,就是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每次有人提出质疑时,他毫无保留的支持文牧野。

徐峥说,再牛逼的导演也需要监制。

况且在中国电影的语境下,监制的作用和分量尤其重。

田壮壮早就不拍片了,但监制的工作从没断过。

没有老一代或有经验的电影人扶持,就不会出现《药神》,不会出现今年国产电影的意外惊喜《过春天》。

白雪的《过春天》

正是因为有徐峥这样的业界良心们,我们才能看到,原来中国电影还有更加多元的题材和类型可以尝试。

所以,可别再叫他猪哥哥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