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察者网一周军评:70年大阅兵,什么最关键?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本周最重要的军事“大新闻”,毫无疑问就是周四中国举行的有关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有关情况,特别是首都阅兵式的新闻发布会。几乎是“公开秘密”的庆祝建国70周年活动首次“官宣”,之所以如此引人瞩目,因为其所承载的中国人民的期待非比寻常;与此同时,同处西太平洋的美国海军先是派出军舰申请访问青岛被拒,再是派出军舰再次闯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的敏感区域,这种在西太平洋的试探与挑衅,无疑也昭示了中美在这一区域的“游戏规则”。

新时代的大庆阅兵与大国利器

根据发布会上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的介绍,今年10月1日,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庆祝大会以后,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而根据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蔡志军的介绍,这次阅兵承载着全面展示7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成就、突出反映人民军队改革重塑时代风采、汇聚推进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的内涵意蕴,适度设计阅兵规模,安排部分先进武器装备首次亮相,总体上比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阅兵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规模要大一些。

作为中国“十年一大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大规模阅兵式无疑会吸引中外军事观察人员和军事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在改革开放以后,无论是1984年“破例”举行的建国35周年阅兵,因故未能举行的建国40周年阅兵,还是随后举行的建国50周年和60周年阅兵,都被外界视作中国军队阶段性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建国70周年的阅兵式同样会拥有类似的历史地位。

不过与之前的几次大庆阅兵相比,建国70周年阅兵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之前的几次阅兵中,尽管军队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体现在军队规模、编制体制、军衔军装、武器装备等多种角度上,但中国军队因为曾经在武器装备领域显著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对于不少人而言,阅兵式上展出的新装备种类和数量被直接视作这种“阶段性”的直接体现。

然而在建国60周年到建国70周年之间,我国先后于2015年和2017年举行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胜利大阅兵和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沙场阅兵。在这两场阅兵中,解放军不少新服役的武器装备已经借此机会公开亮相,客观上说,想要在阅兵式上看到解放军所有的武器装备“全面换新”,既不现实,也缺乏必要性。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2年至今我国举行的两次陆上阅兵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中国军队在新时代发展变化某种意义上的“足迹”:2015年胜利大阅兵中以99A型主战坦克、04A型步兵战车、东风16、东风21D、东风26等为代表的新型装备展现了解放军从2009年至2015年间在武器装备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显示了在全面推进军改前解放军的整体风貌。

2017年8月的沙场阅兵作为军改全面展开后的一次与实战化演习联合举行的阅兵活动,则初步展现了解放军改革后以任务导向为,各种装备体系,尤其是陆军和空军各类新质战斗力的大致安排,并展示了包括歼-20、歼-16、东风-31AG在内的一系列新装备。

尽管阅兵场客观上并不适合展示诸如部队编制、作战体系等一些复杂的内容,但从这场实战化意味浓厚的阅兵来看,更多的解放军新装备不仅已经入列,并且已经根据新时期作战的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

如此来看,这场阅兵由于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无疑在政治上有着更多的纪念意义。而看起来不那么“实战化”的徒步方队以及各种并非战场上直接承担支援任务的装备,以及更多涵盖陆、海、空、火箭军的新武器出现,则无疑会向外界更多展现中国军队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以及在围绕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领域形成的强大能力。

在各类徒步方队的展示中,有关解放军新一代单兵武器系统的各类元素无疑会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有关我军单兵装具的讨论和争议在这几年里愈发成为军迷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我军单兵装具的更新升级在近几年里一直没有停止。

尽管在技术领域,有关不同单兵装具、防具的优劣好坏的观点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而从装备采购角度看,最佳效费比的装备往往与性能最优的产品存在差异,但对中国军队来说,这个领域上取得的各种进步,都是我军面向实战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与此同时,我军多种新一代轻武器领域取得的进展也将在此次阅兵上有所展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95系列枪族问世20多年后,中国在轻武器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发展,这其中既有全面面向未来信息化战争,可以作为单兵信息化终端节点的11式单兵武器系统,也有在相对传统技术路线上对我军新时期轻武器需求做出调整的新型自动步枪。对于一支现代化军队而言,自动步枪的更新换代在当代对于战斗力的影响也许相当有限,但对于使用这些武器的战士与关注这支军队的人而言,这依然是解放军全面进步的重要证据。

在装备方队中,传统的地面装备领域大多数的装备可能依然还是“老面孔”,主要的陆军装备中仅有的新面孔可能就是已经官宣入役的15式轻型坦克和新型155毫米轮式卡车炮,以及陆军轻型合成旅以猛士底盘衍生发展的一系列武器系统。

海军装备方队仍然会以展示我军新装备的各类舰载导弹为主,几款在此前极少露面的舰载或艇载导弹会展现中国海军在走入航母时代后的舰载武器阵容。

空中装备方阵中,除了在此前阅兵中曾经出现过的歼-20、歼-16、歼-10C等先进战机外,以新一代轰-6N为代表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也会展现中国空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新面貌,而直-20新型通用运输直升机则将成为陆航直升机编队中最大的亮点批量亮相。

相对来说,本次阅兵中可能最重要的亮相装备还是要属于火箭军的几款新装备,包括新一代的东风-17中近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传闻多年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以及新型超音速远程巡航导弹等装备,标志着中国火箭军打击力量在本世纪初实现由战略打击向核常兼备之后,进一步提升战役战术打击效果和突防能力,实现新一轮更新换代的序幕正式拉开。

按照我军“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传统,这也意味着中国军队在战略核威慑和远程精确战役战术打击系统领域里更加先进的装备已经全面开展了研制。在美俄相继废除《中导条约》,新一轮中导武器军备竞赛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中国军队展示这一系列武器装备,自然也有其超出成就展示以外的重要内容。

当然,作为一场规模盛大的阅兵活动,有关受阅装备的信息不到它们通过天安门检阅台前的一刻,永远都处于神秘状态之中。正如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蔡志军所说,现在距离阅兵仅有一个月的时间,“耐心等待”也许就是关注这场阅兵最好的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