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应急献血分队帮助更多人

□晚报记者通讯员文/

于波荣获我市“百次献血英雄奖”。

获奖证书。

本报讯“坚持20年无偿献血,真的让我们敬佩!”“于大哥是个好人,大家在他的感染下,也经常做好事儿。”……昨天,在市中心医院,当大家说起同事于波时,都由衷地称赞。不久前,52岁的于波荣获我市“百次献血英雄奖”。获得这个奖项,意味着无偿献血累计超过100次。

爱心汇聚救人命

他被深深触动

“1998年,医院来了一名外伤大出血病人,需要输血急救。”市中心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于波对记者说,1998年10月的一天,医院收治了一名外伤大出血病人,急需输血,但血站的血液库存不多。医院动员大家献血,当时他和同事都积极前往。这名患者是AB型血,正好与于波相同,于波就为患者献血。

几天后,在医务人员的紧急抢救下,这名患者病情平稳。患者和其家人非常感激帮助过他们的爱心人士。

因为这次爱心救助,于波深深认识到血液对患者的重要性。于波说,从患者家属开始时的欲哭无泪,到患者康复后一家人对爱心人士的感激,他都看在眼里。他决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奉献一份爱心。

从那以后,他开始无偿献血。没想到的是,这条路他一走就是20年。

无偿献血二十载

他很淡然

迄今为止,于波已献血101次,累计献全血7000毫升、血小板66个治疗单位,相当于正常人体总血量的4倍。

“我在献血前一周会优化饮食结构,否则血液质量可能不达标。”于波说,在他的感染下,身边的不少同事和朋友也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

于波对记者说,《天中晚报》每周都会刊登市中心血站各种血型库存情况,他和很多无偿献血者都很关注。

“1999年上半年,有一次我去中心血站献血,得知那几天AB型血库存充足,不需要再采集。即使采了也没用,因为血浆保质期很短,过期就不能使用。”于波说,他感觉供血与用血之间的信息存在隔阂,献血者可能要白跑一趟,血站也无法合理优化血液库存。于是,他和一些献血者建议,不间断地公布血液库存情况和献血联系方式。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很快实施。

加入应急献血分队

帮助更多人

昨天,记者在于波家看到两个袋子。一个袋子中装的是他从1998年到现在的厚厚一叠献血证,另一个袋子中装的是各种获奖证书。如今,于波的献血证已经有31本。于波先后荣获驻马店市无偿献血十大杰出人物,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银奖、铜奖。

回顾这20年的无偿献血生涯,于波说,他一直遵循《献血法》的规定献血,定期献血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我还加入了全市的应急献血分队,哪里有重伤员需要什么型号的血,队里相应血型的志愿者就会积极响应。每当此时,我作为一名队员,就会深深感动和自豪。”于波对记者说,想到自己的血液可能使患者重获新生,他感到无比欣慰。

于波告诉记者,当初没想到自己会坚持献血20年、突破100次。“我今年52岁,离国家规定的献血年龄上限还有8年。我要好好锻炼身体,争取在这有限的时间内继续无偿献血,救助更多人。”他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