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燕南山秋季義務植樹活動現場。

雅瑪裏克山樹木茁壯成長,已披上綠裝。

生態建設,民生所繫、民心所向。從道路兩旁的蔥蘢綠脈,到花團錦簇的園林景觀,從小遊園曲徑通幽的鵝卵石小路,到裸露山坡萌發出的片片新綠,今天的烏魯木齊,處處都向人們述說美麗烏魯木齊建設的動人故事。

深入學習貫徹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堅定堅決落實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落實“樹上山、水進城、天變藍、地變綠、煤變氣、城變美”六項重點工作……“綠色”就是民生,烏魯木齊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高位推動 頂層設計指明方向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不僅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居民是否能夠暢快呼吸,高樓大廈間是否綠意盎然。

201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爲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爲人民羣衆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烏魯木齊乾旱缺水,植綠不易,從“盼溫飽、求生存”到“盼環保、求生態”,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美好家園、美麗烏魯木齊”建設不再是一道選答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烏魯木齊既要經濟發展“高素質”,也要生態環境“高顏值”。

2017年6月中旬,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暨中心組理論學習,認真傳達學習自治區黨委關於烏魯木齊市城市建設的決策部署要求,加快推進落實“樹上山、水進城、天變藍、地變綠、煤變氣、城變美”六項具體工作。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課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雖已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對於先後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榮膺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稱號的烏魯木齊來說,“樹上山、水進城、天變藍、地變綠、煤變氣、城變美”既是城市建設的現實需要,更是改善民生、建設宜居和諧烏魯木齊的長遠之計。

凡事預則立。堅決把自治區黨委關於烏魯木齊城市建設的部署要求落到實處,加快推進“六句話”項目實施,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全力打造美麗宜居烏魯木齊。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烏魯木齊建成區綠地率爲38.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爲41%,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2平方米。

箭無虛發 攻堅克難全面興綠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綠色發展是理念,更是實踐,需要坐而謀,更需起而行。

推進“樹上山”,大力實施荒山綠化。要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優化樹種結構,實現荒山綠化和美化相統一;要加強植樹造林片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修路上山、引水上山、取土上山,確保建一片、活一片;要廣泛動員全市各族幹部羣衆和駐烏單位、解放軍、武警官兵等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義務植樹造林,共建美麗烏魯木齊。

距離海洋最遠的烏魯木齊乾旱少雨,周邊荒山土層貧瘠、岩石裸露、石礫多、土壤凍結期長且蓄水能力差,對於這樣一個綠化條件先天不足的地方來說,“樹上山”並非易事。

守着烏魯木齊南大門的燕南山,山體主要爲沉積岩、沙礫、石塊等,土層薄、坡度大,山體破損嚴重,有機質極少,綠化種植難度極大。按照我市“樹上山”項目綠化建設任務,今年,這裏將完成5000畝的綠化建設。

“我們用了5個月的時間,平均每天400餘輛大型土方車從五家渠、倉房溝等方向拉來種植土,幫助整個山體‘大換血’。”中建新疆建工集團天山區“樹上山”燕南裸露荒山綠化項目部技術指揮韓青軍說。

在多是岩石層的燕南山,一臺機械一天只能挖二三十個樹坑,人工開挖更難。

目前,燕南山人工開挖樹坑約7.2萬個,機械開挖樹坑約20.9萬個,機械開挖溝槽約158公里,換填土約70萬立方米,開挖梯田式平臺40公里。

自今年3月19日項目施工全面啓動以來,天山區創新技術、科學施工,採取覆土、開溝、階梯、點穴等措施,克服不利地質條件,舉全區之力讓燕南山逐漸綠起來。

僅今年春季綠化期間,已栽植喬灌木5.6萬餘株,完成綠化面積800畝。

雅瑪裏克山、燕南山等山體自然條件惡劣、綠化難度大,但爲了讓各族羣衆都享受到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再難再苦也要堅定綠化信念,大力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持之以恆、久久爲功,矢志不渝大力推進“樹上山”,誓爲荒山披綠裝,讓烏魯木齊大地綠起來。

沒有灌溉用水就背水上山,土質不好就背土上山,給山體進行“大換血”,沒有種植條件就科技攻關……困難雖然重重,但難不倒全市上下“樹上山”的決心和信心。

市綠化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李寬中說,栽植前會進行樹坑換土施肥,使其更適宜植物生長。同時,根據土層厚度、鹽鹼強度、灌溉條件選擇樹種,鋪設水系,塑造樹木生長的“生命線”,逐步實現荒山裸露區域綠化全覆蓋。

2017年至今,烏魯木齊市累計完成“樹上山”項目綠化面積12806畝,種植喬灌木132.92萬株。

久久爲功 標本兼治觀花賞景

根據荒山地形、地貌和水土肥等自然條件實地勘察,我市進行了不同區域劃分,分別確定植物品種的選擇。

其中,在土層厚、鹽鹼性弱、可以滿足灌溉水源的區域,選擇種植城市綠化常規樹種,在土層厚、鹽鹼性強的區域選擇耐鹽鹼樹種;對土層較薄或者風化巖區域的坡地,先採用溝、穴狀換土,選擇淺根性或耐旱、抗逆性強灌木樹種。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

今天,當你登上雅瑪裏克山,只見滿山各類樹木整齊成片,錯落有致的灌木花卉色彩豐富。

“以前種的多是榆樹,色彩比較單一。現在種植一些適宜山上栽種的彩葉樹,各類樹種錯落搭配,就能形成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觀賞性的林相。”李寬中說,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在荒山綠化時結合我市地域特色,加大彩葉樹、景觀樹和宿根花卉等使用,豐富景觀色彩和層次。

多種類的喬灌木種植,給荒山的“綠色本底”披上“彩裝”,不僅讓“上了山”的樹存活下來,還成爲了一道城市風景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生態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

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樹木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既是履行公民法定義務,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福祉的具體行動。

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烏魯木齊。要大力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持之以恆、久久爲功,全力實施“樹上山”工程,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科學種植、精心養護,確保樹木成活率,用綠色裝扮各族羣衆生產生活環境。

生態興則文明興。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惟奮鬥者進,惟奮鬥者強,惟奮鬥者勝。雖然路走得很艱難,但人們的努力卻從未懈怠。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記者:郭軍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