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個月前,中興事件的發生讓我們認識到了我國沒有自主技術的現實,在芯片產業上,過度依賴進口是非常危險的。想要變強,必須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

幾天前,我國本土芯片企業晉華和美國芯片大廠鎂光因爲專利權的問題打了一場官司,這場官司最後的結果是我方勝利,鎂光的不少產品將會被禁止在中國銷售,真是大快人心,這次可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這場官司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鎂光的員工帶着一部分技術資料跳槽到了金華,所以鎂光怕晉華研發出更好的產品,而且晉華還有在半導體領域有着數十年經驗的臺聯電的支持,所以鎂光急忙想要在晉華未壯大之前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結果是什呢?鎂光不光沒能贏得官司,還被晉華證實了自己的一部分產品侵犯了晉華的知識產權,所以之後他的這些侵權產品不能繼續在中國銷售了。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光是想着要打壓晉華,沒想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其實之前芯片產業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我們的規則是什麼呢?就是通過全球協作去追求低成本高回報,這種模式就是說,在芯片領域,全球公司互相授權,給其他公司自己的專利,自己也用別人的專利,這樣一來,大家就可以開開心心共同繁榮。由於這種規則,所以在過去的事件中我國的互聯網以及其他IT產業快速發展成型,全球的各大廠家也在這種模式下分到了一杯羹。

但是,在中興事件發生後,這一模式宣告破滅,世界的規則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共同發展變成了自己的獨有專利才能發展,這對於那些沒有專利的廠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這次的事件,讓我們國內的人們認識到,原來的繁榮的大廈都是建立在沙子上的,一旦沙子流走,這座大廈就會倒塌。我們缺少根基,這個繁榮景象的根基就是-芯片。

其實,我們不單單是缺芯那麼簡單。我們最重要的是缺少人才,沒有製造芯片的尖端人才,除了這些,我們從原材料到生產都缺乏。這就是我國的現狀。

那麼爲什麼我國的國產芯片廠家會如此弱勢呢?其實,在我國,國產的芯片廠家的發展是非常艱難的。首先,對芯片有需求的廠家會選擇國際大廠家,畢竟價格便宜,質量還有保證,所以給國產的廠家機會不是很多。另外,國外廠家怕國內的廠家成長起來,會千方百計的打壓,想要讓我國本土廠家成爲他們的製造廠。所以,國產廠家的處境是非常艱難的。

這次由於美國的禁令,這對於我國在芯片產業發展來講,其實也是一個好消息。別人的專利不讓用,就是逼着我們去自己搞研發。我國的芯片產業潛力巨大,只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一定會追趕上來。這則禁令,更像是美國再向中國的市場說再見。

如今,晉華專利的勝利,導致鎂光的股價跌了不少,這就是缺少了中國的市場引來的後果。任正非說,中國人民的消費就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我國人口衆多,消費能力非常強,所以中國的市場是一塊非常重要的蛋糕,誰能拿下,誰就會賺得一筆巨大的財富。

如今,我國開始投入資金搞芯片研發,各個公司也開始注重自主科研,所以我國的芯片產業一定會成長起來,到時候,美國對於自己當初發出的禁令怕不是要把場子都悔青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