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佳北農業 創始人 王雲峯)

三農日報第341期

今日名言: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挑剔別人的錯兒。——愛爾蘭

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

「要聞」

1、院士:轉基因技術不能只在玉米和水稻兩項,應該推廣

爲什麼要做轉基因技術?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農業經濟學家黃季焜表示,轉基因技術能夠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大幅降低農藥使用量、減少環境污染、節約水土資源,可有力保障國家食品安全。

他還算了一筆經濟賬。他通過長期的實證研究數據發現,種植轉基因作物可以有效增產、減少農藥使用、減少用工、增加農民收入、降低農民健康風險,並對畜牧業等其他產業產生影響。“把所有這些影響全部加起來,用GDP來衡量,到2025年我們測出轉基因玉米的影響大概是530多億元。”

黃季焜說,對轉基因技術產業化而言,每晚實現一年,就代表放棄巨大的經濟效益,只轉基因玉米和水稻兩項,每年放棄的收入就達800多億元。

2、農業農村部將着力解決產業優勢特色不突出的問題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指出下一步工作,要通過注重提升扶貧特色產業,着力解決產業優勢特色不突出的問題;注重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着力解決主體帶貧能力弱的問題;注重加強產銷對接,着力解決產銷脫節和賣難的問題。

3、國家將推行職業農民增收專項激勵計劃新試點

從國家發改委獲悉,廣大農民是我國擴大中等收入羣體的潛力軍,下一步將對其重點施策。此外,職業農民增收專項激勵計劃已進入評估期,多地申報進入新一輪試點名單,接下來將進入名單篩選階段,隨後開啓第二輪試點。

4、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農業農村部將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一是優化國家追溯平臺功能,選擇省份開展追溯試點,強化部省追溯平臺對接,探索建立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機制。二是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及配套制度標準,加快國家農產品追溯平臺推廣應用。三是加強與線上線下銷售平臺的合作,通過設置追溯產品銷售專區、專櫃等方式,提高消費者對追溯產品的認知度。

「地方大動作」

5、新疆:育出“超晚熟”冬杏品種

新疆自治區特色林果產業發展首席專家廖康介紹稱,極晚熟品種冬杏,原產於阿克蘇,果實發育過程中,由於第二次緩慢生長期、第二次快速生長期及成熟期三個主要時期的相對延長,導致果實極晚熟。該品種從3月初萌動,10月初果實陸續成熟,果實發育期近200天,爲極晚熟類型,作爲育種材料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6、湖北:發佈旅遊扶貧行動計劃

近日,恰逢中國第5個全國扶貧日,省旅遊委在房縣發佈了《湖北旅遊扶貧新十大行動計劃》。

據瞭解,這一計劃稱將持續推進深度貧困區的旅遊扶貧推進旅遊與農業、文化等產業的全面深度融合,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遊產品培育,到2020年,深度貧困區的旅遊扶貧重點村基本建成完整的旅遊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區域性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7、海口制定“9大模式”助力消費扶貧

日前海口市制定了《關於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通過單位長期定向認購、自駕車“後備箱”公益旅遊認購等9大模式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

9大模式分別爲:單位長期定向認購;訂單式生產認購;自駕車“後備箱”公益旅遊認購;協助購銷對接;單位臨時團購;個人愛心認購;參與貧困地區“共享農莊”;商超及電子商務助;旅遊帶銷。

8、河北省10個縣(市、區)列入國家果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

從省農業廳獲悉,今年,農業農村部確定河北省10個縣(市、區)開展果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秦皇島市撫寧區、邢臺縣、遵化市爲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市、區),石家莊市藁城區、涿州市、平泉市、永清縣、青縣、館陶縣、安平縣爲蔬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市、區),其中遵化、館陶、安平爲新增試點,10個縣(市、區)的試點示範面積合計6.22萬畝,實施期限爲今年9月至明年10月。

「產業新趨勢」

9、農業農村部發布產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典型

今年上半年,農業農村部收集整理各地湧現出的產業扶貧創新典型,發佈產業扶貧的十大機制創新典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指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種植業綠色高產高效基地、畜禽標準化養殖場、水產健康養殖場、林特產品示範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提高貧困地區標準化生產水平。同時注重加強產銷對接,着力解決產銷脫節和賣難的問題。支持貧困地區加快建設田頭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開展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建立貧困地區名特優農產品品牌目錄。

10、數據:我國智慧農業的產業規模已達到4000億元

《中國智慧農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2017~2021年投資商機研究報告》中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智慧農業的產業規模已達到4000億元,僅以應用(硬件和網絡平臺以及服務)爲基礎的智慧農業市場就有望在2022年達到184.5億美元的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13.8%。

11、廣東成立生態谷農業產業扶貧基金 擬建逾千個生態種植園

近日,廣東生態谷農業產業扶貧基金是由該省扶貧基金會聯合廣東生態谷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發起的生態農業扶貧基金,旨在2020年左右在廣東部分相對貧困村建立起1000多個生態種植園,同時,建立起系統的冷鏈儲藏、物流配送等設施,發揮帶貧益貧作用,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生產。

12、阿里巴巴20億入股酒類電商

新三板上市的酒類電商壹玖壹玖酒類平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近日獲得阿里巴巴集團20億元的戰略投資,阿里巴巴持股約29%,成爲酒類電商1919第二大股東。

據悉,1919創立於2006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酒飲銷售平臺。在阿里巴巴此次戰略投資前,天貓、零售通、菜鳥物流、螞蟻金服等四條業務線,以及盒馬鮮生已經和1919早有合作。

相關數據顯示,儘管酒類市場空間巨大,但是電商滲透率不足5%,在零售端,市場散亂小特徵明顯。

13、預計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達2000多億

10月18日消息,中商產業研究院日前發佈報告,顯示2018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爲1051.6億元,首度破千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851.4億元,同比增長23.5%。報告預計,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達2000多億元。

14、傳聞:大豐收商城C輪億級融資即將完成

農資電商平臺大豐收聯合創始人譚澤鑫在接受媒體專訪的時候透露,目前C輪億級融資已接近尾聲,本輪融資將用於自營物流團隊組建和農資產品開發。

目前,大豐收目前擁有60萬種植大戶,客單價每月5000元,復購率35%,滲透率90%(單一農戶有90%農資從大豐收平臺購買)。公司SKU1.1萬,覆蓋農資95%的品類,合作的廠家超過100家。

15、最新報告:農村電商正經歷4大轉型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發佈《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報告》)認爲,2017-2018,我國農村電商正在經歷四大轉變過程:從工業品下行向農產品上行轉變、從單純的電商交易向農村綜合服務轉變、從注重農村經濟發展向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轉變、從電商公益扶貧向可持續的系統性扶貧轉變。

從歷年統計數據來看,與前幾年近乎年均100%的增速對比,2017-2018年農村電商增速實際有所放緩。

16、溫氏回應生鮮店鋪關店情況

近日有投資者聽聞溫氏生鮮旗下店鋪關店情況很多並向企業求證,溫氏股份對此做出了回應。

問:聽聞公司溫氏生鮮下面的店鋪關店情況很多,公司是否將放慢這一經營模式?

溫氏回答答:目前,公司生鮮業務仍處於探索期,正按規劃推進。

17、京東大數據顯示:老年人網購青睞生鮮和智能產品

京東大數據顯示,老年用戶的人均消費額同比增速超出全站20%,今年老年用戶在生鮮食品上的花費是2017年同期的2倍。

除了生鮮外,老年用戶也開始在網上買智能產品,花費最多的智能產品依次是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馬桶蓋、智能電飯煲、智能手環。

「新模式」

18、“蛙稻田”玩法簡單:一條水溝,一副防護網

一種新型的“蛙稻田”生態農業種養基地在農村興起。

其做法很簡單:

只是多了一條條水溝和一些防護網,人工養殖的黑斑青蛙就隱藏在水裏,稻養蛙,蛙護稻,套養的方式形成了小範圍的生態平衡,不用打農藥、不施化肥的“蛙稻米”和黑斑青蛙已成爲大中城市市民餐桌上稀缺的美食佳餚。

「新觀點」

19、盒馬CEO侯毅:新零售必須要與新農業結合

盒馬CEO侯毅表示,“新農業”要把農業按照工業來做,實現農業與新零售的有機結合,以後將不會有農民、工人之分,而是完整產業鏈之上各個不同節點上的產業工人。

侯毅表示,“只有把農業按照工業來做,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新零售和新農業的完美結合,它們所產生的巨大價值空間就是新零售的藍海。”

「新商機」

20、大學生種葫蘆,但核心賣文化

2007年,崔剛毅從河北大學畢業後,當時,在搞好農村工作的同時,崔剛毅總琢磨着通過農業種植來創業。在各地旅遊過程中,他發現葫蘆作爲旅遊紀念品,銷售態勢很好。

2014年,崔剛毅心一橫,拿出自己所有積蓄種了10畝葫蘆。而通過網上零售葫蘆,崔剛毅當年收入10萬元,隨後,崔剛毅擴展到50畝。

但單純買葫蘆很難有倍增效益,於是崔剛毅做了2個創新:

1)把葫蘆做成工藝品

沙河市最有名的產業是玻璃。在考察藝術玻璃時,崔剛毅看到了玻璃轉印技術。“如果能用這項技術在葫蘆上印花,不僅美觀,還可以實現規模生產。”崔剛毅想。

前後實驗了幾百次,經過不斷探索,崔剛毅在葫蘆上印出了精美圖案。葫蘆成了工藝品,“身價”自然更高了。“今年,每畝葫蘆平均收益達到2萬元。”

2)建設葫蘆主題公園

崔剛毅打算建設的佔地百畝的葫蘆主題公園,,把文化意義賦予到葫蘆上。 預計等公園建好,遊客可以在500米長的景觀長廊創意工藝葫蘆產品,可以品嚐幾十道葫蘆菜餚,帶動更多產業的發展

本文由農俠會整理編輯!

更多幹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衆號:nyguancha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