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代大团圆 守护中国心

白皙的皮肤,金黄色的头发,一身深咖色的风衣……眼前这个时尚干练、落落大方的姑娘莉娜,来自一个由乌孜别克、回、汉、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俄罗斯7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

马合木提、马桂英夫妇早年合影

8月底,记者在北京见到了从事媒体工作的乌孜别克族姑娘莉娜,聆听了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故事。

姥姥姥爷:相识3个月相守30年

一切要从莉娜的姥姥——马桂英离家说起。

58年前,为了生计,回族姑娘马桂英从家乡甘肃定西出发,一路向西北过嘉峪关,跨戈壁滩,来到新疆伊犁的乌吐不拉克牧场。

牧场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这让马桂英立刻有了一种“同是天涯人”的亲近感。很快,她就成为大伙的“马老乡”。大家都喜欢这个善良、可爱的姑娘,还张罗着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马合木提·沙德克巴耶夫。

马合木提的故乡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参军退役后来到牧场工作。这个俊秀、高大且满身正气的小伙子令马桂英一见钟情。不久后,两人便成了亲。

“姥姥、姥爷一辈子几乎没吵过架,也没红过脸,我估计语言不通吵不起来吧。”莉娜打趣地说道。姥爷在说国家通用语言时,经常会犯一些语法上的错误。姥姥总是笑一笑,然后教他正确的说法。

曾经,马合木提的胞弟来牧场劝哥哥返乡,他左右为难:一边是思念的家乡,一边是深爱的妻子。他犹豫再三向妻子提出一起走的请求时,被马桂英断然拒绝了:“要走你走吧,我是中国人,我哪儿也不去。”深思熟虑后,马合木提最终决定留在自己深爱的人身边。多年后,马桂英经常对莉娜说:“你姥爷当时退役到牧场时只打算待3个月,可认识了我以后,他就待了整整30年。”

30年里,马桂英和马合木提相濡以沫共渡生活中的种种难关。马合木提在牧场铁匠铺工作,主要为牧民修理打草机、打马掌,很多牧民因为经济困难,常常付不起钱,他能帮就帮从不计较。孩子们上小学时正好赶上唐山大地震那一年,在家里急需用钱时,马合木提却将自己最心爱的一匹马(也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财产)捐给了灾区。他对孩子们说:“他们比我们更需要钱。”马桂英没有上过一天学,却通情达理。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她坚持让5个孩子全部接受教育。

马桂英和马合木提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言行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虽然两人已经过世,但心系家人、心系故乡、心系祖国,成为了这个家族一直以来共同的精神追求。

如今,莉娜和家人们有的在塔城、乌鲁木齐,有的在北京、天津,有的在俄罗斯……有律师、法官、教师、记者、研究员、税务工作者……尽管天各一方,但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这个家庭、这个国家增砖添瓦。每天,他们都会在家庭微信群里互报近况,相互激励,影响后辈。

2016年,莉娜(前排右)订婚时的家庭合影

母亲:全国第一位乌孜别克族女律师

每天早晨7点整,莉娜北京的家中,“晨之美”演奏拉开序曲:打磨咖啡的声音,鸡蛋在开水里簌簌滚动的声音,案板上“当当当”切水果的声音,果酱瓶子搬到餐桌上与桌面摩擦发出的清脆声……随着“叮”的一声,这场“音乐会”戛然而止。面包好了、咖啡好了、沙拉好了。以这样的节奏来开始新的一天,是俄罗斯留学生活留给莉娜的印记。

上班路上,莉娜常常盘算着,要给远在乌鲁木齐的妈妈家添置哪些生活用品。在她看来,妈妈法蒂玛并不是一个会照顾自己的人,经常会因为忙碌而忘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虽然母女两人相隔3000多公里,但妈妈家里的面巾纸用完了、没有食用油了……这些小事莉娜都会操心记挂。“我就是妈妈的远程生活秘书。”莉娜开玩笑地说。

法蒂玛确实很忙——她是全国第一位乌孜别克族女律师,也是乌孜别克族唯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少数民族律师事务所,在法律事业上倾注了数十年的心血;她的律师事务所同时还是“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站”及“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律工作站”;她的手机号就是需要她帮助的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热线……

“妈妈的两部手机24小时都开机,经常有新疆各地的各族同胞找她帮忙,她平均每天会接到几十个电话,虽然辛苦,但她乐此不疲。”莉娜说。

当选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的法蒂玛,关注的事就更多了:少数民族妇女的健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她始终以人民所需为己任,积极参政议政,因此备受了解她的新疆各族群众的信赖。

法蒂玛1985年从新疆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塔城市担任专职律师。现在,虽然住在乌鲁木齐,但她没有忘记当年离开时的承诺——无偿帮助塔城地区的妇女儿童、归侨侨眷维护权益。这份沉甸甸的承诺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体现在她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法律援助工作和一份份严谨的提案上。

2018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法蒂玛交了她的第106份议案。在她以往的议案中,有20多份涉及女性权益,内容涵盖女性大病医疗救助、少数民族妇女就业问题等方方面面。

“少数民族妇女是妈妈心中一直的牵挂,很多女同胞不愿意同别人讲的事,都肯跟妈妈讲,因为她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她们最信任的人。”莉娜对母亲始终充满敬意。

莉娜:家庭幸福的延续

今年的母亲节,对莉娜来说有点特别。自从嫁给朝鲜族爱人郭先生之后,她有了两位妈妈:一位在莫斯科,一位在乌鲁木齐,她们能聚在一起实在太难得了。而就在这一天,是她第一次同时陪两个妈妈一起过母亲节。

晚宴上,莉娜的婆婆特意拿出了从俄罗斯带给亲家的鱼子酱、黑面包和红菜,摆上桌的俄罗斯红菜鳕鱼沙拉和红菜汤,也都是法蒂玛爱吃的。外人不知,其实这样的互相尊重和相亲相爱从两家人在俄罗斯初遇时就开始了。

“那是我第一次和妈妈跟团去俄罗斯旅行,由于乌孜别克族特殊的饮食习惯,莫斯科餐厅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吃不习惯。当时老板娘很贴心地专门为我们准备了素菜和水果,让我们十分感动,没想到几年后老板娘竟成了我婆婆。缘分真是一件奇妙的事!”说起往事,莉娜眼里依旧充满了欣喜。

在莉娜和丈夫正式认识之前,她去过他家的餐厅,和他念同一所学校,住同一条街道的同一所大厦,他们曾在电梯里无数次擦肩而过。直到一次朋友介绍,两人才发现缘分竟是如此奇妙。“兜兜转转,我最后嫁给了他。”说起这段奇缘,莉娜笑得甜蜜。

刚开始交往时,两人都担心父母们会不同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个事业型的妈妈碰面,比莉娜想的还要投缘和爽快。“婆婆送了妈妈两幅俄罗斯油画,正中妈妈下怀,我就这样被顺利地嫁出去了。”莉娜笑道。

从莉娜嫁到朝鲜族家庭的那天起,婆婆就将所有的餐具厨具换成了新的,平日里吃饭也以莉娜喜爱的俄餐为主,佐上一瓶上等红酒,成了一家人团聚的“标配”。

现在,莉娜和丈夫依然保留着初识时的幸福和甜蜜。他们会偶尔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会在某个周末一起骑着自行车穿过胡同,去看场芭蕾或是戏剧;有时会窝在家里,一起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苏歌曲。

“58年前姥姥走出甘肃的时候,一定想不到会拥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就像当初的我去俄罗斯时并未憧憬什么,但在那里却遇见了我此生最大的幸福。”说这话时,莉娜脸上满是感慨,眼里闪着激动的泪光。

“你怎样定位自己的个人角色?”面对记者的问题,莉娜干净利落地回答道:“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50多年前,马桂英回答丈夫的话。时隔多年,她的外孙女莉娜亦如是说。(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记者 吴琼 通讯员 党李丹 莫如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