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门,其中中药种类繁多,中药药性很难记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老中医总结的中药分类,先讲第一部分解表药,希望能帮到各位学中医的同学!

中药分类总结(一):【解表药】

一、概念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都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通过发汗而达到发散表邪,以解除表证的目的。部分药物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和止痛等作用。

所谓表证,就是指病在浅表。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

表证是由外邪侵犯肌表所引起,可分表热证和表寒证两型。后者又有表实与表虚之别。发热、无汗、恶寒、脉浮紧等寒象较明显的为表实证、以麻黄汤主之;发热、自汗、恶风、脉浮缓等寒象较轻的为表虚证,以桂枝汤主之。表热证是指发热为主;既不恶寒,又不恶风,口渴、咽痛、舌质红、脉浮数等热象较明显的表证,以桑菊饮、银翘散主之。

解表药以其祛风之功,还兼收止痒,通鼻窍之效,又常用于风邪郁闭肌表之皮肤瘙痒,风邪郁阻肺窍之鼻塞不通。部分解表药物还有宣表透疹、止咳平喘、止痛、利水消肿等功效,也可用于风寒湿证。

二、分类

1、发散风寒(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适用于恶寒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

1)麻黄:辛散性温,入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2)桂枝:辛温发散,入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3)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4)荆芥:辛香,微温,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5)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6)白芷: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解表散寒,通窍,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7)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8)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9)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0)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11)浮萍:辛,性寒,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12)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2、发散风热(辛凉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性味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适用于发热重,微恶寒,头痛,咽喉肿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

1)薄荷:辛凉,入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芳香辟秽.

2)牛蒡子:辛苦性寒,入肺膀胱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3)蝉蜕:甘寒质轻,入肺、肝二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桑叶:苦寒味甘,入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5)菊花:辛香苦寒味甘,入肺肝经,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6)葛根:辛甘而凉,性善升散,功在脾胃。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7)柴胡:本品苦辛微寒,主入肝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8)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9)淡豆豉:辛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0)蔓荆子:辛苦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好了,今天的养生知识就分享到这里!阳痿、早泄、肾虚的朋友,我这里有个方子不错,好些病友们都试过,效果很好有需要的话,可以关注并私信发送“方子”,我回复给你们秘方,你们可以回去试试!我是健康养生医师,每天分享健康养生知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