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在2017年8月发表纪念文章写到:老师侨居海外50余载,其间,为保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倾囊藏书达数十万册,其中包括《四库全书》《大藏经》《道藏》,多为古本、善本、珍本。三、诉讼期间遗物失踪已半个多月,从法院公安到政府、文保,整个苏州乃至江苏主管机构,毫无进展,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内情。

3月25日,光明网发布题为《遗物失踪 南怀瑾的“公天下”心愿就此止步?》的文章。国宝消失,万众惊愕!随后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社、环球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不仅如此,众多民众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讨论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

一、遗物究竟去了哪儿,是被转移藏匿还是已被瓜分一空?是在境内还是已转境外?

二、光天化日之下,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者究竟何许人也?

三、诉讼期间遗物失踪已半个多月,从法院公安到政府、文保,整个苏州乃至江苏主管机构,毫无进展,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内情?

南怀瑾的遗物还能追回来吗?

在党中央大力号召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觉醒、重视文物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发生这样恶劣的严重事件,这无疑是事件发生地的司法、公安、政府部门和全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南怀瑾一生四处收集的藏书藏品,是“留给国家民族的文化火种”,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在2017年8月发表纪念文章写到:老师侨居海外50余载,其间,为保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倾囊藏书达数十万册,其中包括《四库全书》《大藏经》《道藏》,多为古本、善本、珍本;还收藏有少量佛像、书画、琴剑等,共计600多箱。老师致信说:“这些藏品很珍贵,不仅属于我个人,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我已年至耄耋,这些藏品亦当随同我叶落归根,回归祖国内地。”我接信后,当即居中协调。海关对于一般私人藏书通关的确有限制的规定,我建议海关总署作为特例处理,玉成了老师的美好心愿。南老师逝世后不久,依法得以继承的子女们一致宣布将这许多遗物捐赠公益。因此,我又联系了文化部副部长兼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周馆长非常欢迎,并表示可以在国图辟出地方,设立“南怀瑾捐赠文献专区”。

如今网上各种热议和置疑如潮:南怀瑾的这些遗物居然在光天化日,在国家层层监控的天网系统下离奇失踪。门禁森严的太湖大学堂,这么多藏书藏品被移动搬运,怎可能是外来小贼所为?遗物的实际控制人怎可能毫不知情?这个案情很复杂么?有车牌号追查去处很艰难么?为什么到现在没有任何的进展,我们不得不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半个多月了毫无进展或回应?万众瞩目下的江苏苏州地区的法院、公安和政府、文保部门,是否应该有所作为?如此沉默,到底隐藏着什么内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