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回來了,快點放火炮!”10月19日中午,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平康村,10分鐘的時間裏,數萬響爆竹持續燃放。瀰漫的煙霧中,戴着大紅花的張纖纖(化名)在家人和親朋好友的簇擁下,沿着爆竹碎紙屑鋪成的“紅毯”回到了家中。這條几百米的回家路,張纖纖走了23年。

前不久,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緣夢基金聯合省公安廳開展的“緣夢行動”再傳喜訊。家住成都市郫都區的張先生、王大姐夫婦於1995年被拐失散的兒子找到了。10月18日,省公安廳打拐辦在杭州喬司監獄組織開展張先生、王大姐與兒子認親後續活動,次日,一家人返回郫都老家團圓。

買個菜的功夫兒子丟了

1995年,王大姐一家在雲南做鋁合金加工的生意。一天上午10點左右,王大姐要到離家只有300多米遠的菜市場去買菜。臨走前她囑咐兒子,“乖,不要亂跑。”兒子“嗯”了一聲,自個兒在店門口玩耍着。

當天,王大姐的老公一大早就出門了,店裏還有一名工人在忙活。大概20分鐘後,王大姐提着菜籃回到店裏時,發現兒子不見了!就像所有丟失了孩子的父母一樣,此後的很多年,張先生、王大姐夫妻倆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瘋找和持續多年的煎熬。“尋人啓事貼了很多地方,在昆明電視臺也打了半年的尋人廣告,可沒有用。”張先生、王大姐夫婦說,兒子卻一直杳無音信。24年來,在夢中,王大姐常見到兒子。她想象着兒子長高了,上初中了,上大學了,如今應該結婚了……兒子丟失多年,王大姐依然清楚地記得兒子丟失前的許多事:“大人幹活,他會跑過來幫忙幹活。小手裏拿着好喫的,他會主動分給你喫。”“兒子最喜歡喫醬油泡飯、菜泡飯……”

王大姐和張先生常常相互安慰對方:有能力買孩子的,都是不缺錢的人家,兒子應該過得很好。

輟學不務正業數次獲刑

但是,在張纖纖的記憶中,他的童年並不快樂。

在張纖纖的記憶中,他是安徽宿州人,從小就沒了媽媽,爸爸一手把他帶大。他的爸爸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小時候,他因爲調皮,沒少挨這個爸爸的打。剛上小學的那年夏天,張纖纖又犯了錯誤,爸爸就用脫下來的鞋子拍打他的脊背和胳膊。“鞋底的花紋都印在肉裏,很疼。”張纖纖說,爸爸只要一打他,他就在心裏發誓,“再這樣打,我下次還要犯錯”。

小學四年級讀到一半,張纖纖就不想上學了。他把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沒有說話,算是默許了。在家裏待了半年,張纖纖就出門打工了。那年,才14歲的他離開家鄉,去了很多地方,試過不少工作。剛開始那幾年,張纖纖不願意回家,因爲他恨爸爸:“哪個爸爸打親生兒子的時候,能下如此狠手?”後來,張纖纖想通了,“他畢竟是我的爸爸,每年春節我還是會回家一趟,看看他。”

再後來,張纖纖到了浙江海鹽,在一家服裝廠打工,晚上經常跟着朋友去網吧。張纖纖的文化水平不高,一開始並不會使用電腦,隨着去網吧的次數多了時間久了,他無師自通並且迷上了網絡遊戲。工資花完了,沒錢玩遊戲,張纖纖就在別人的攛掇下出去偷東西。“普通人家我不去,我知道人家和我一樣,賺錢很辛苦”。張纖纖說,因此,他就去偷馬路上的電線和電纜。

2012年10月,被海鹽縣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2013年9月,被海鹽縣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2016年4月,被平湖市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2018年年初,被平湖市法院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因爲盜竊,張纖纖被抓了好幾回,所有罪名都是盜竊罪。

DNA血樣比中找到父母

有一回在監獄裏,管教民警告訴張纖纖:“你爸爸去世了。”那天,張纖纖哭了,哭得很傷心,他說:“小時候被爸爸打、在外面和人打架,我從來沒哭過。今天我哭,是因爲我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一個親人了。”

這時,管教民警告訴張纖纖:“在這個世界上,你可能還有親人。”“怎麼可能?”張纖纖震驚地問。

原來,2015年,張先生、王大姐夫婦到公安部門求助,留下了血樣供DNA尋親。3年來,浙江和四川兩地警方聯手,共同爲這對夫婦“圓夢”。今年,在全國DNA數據庫中,警方初步發現,王大姐夫婦和喬司監獄服刑人員張纖纖的DNA比中。浙江省喬司監獄正在服刑人員中開展修心教育時,接到了來自成都警方的電話,監獄方從親情暖心的角度出發,精心地爲失散多年的這一家人安排了一次特別的見面會。

在喬司監獄裏,監門打開,張纖纖在兩名民警的陪同下走了出來。王大姐跑上前去,努力睜大眼睛,盯住張纖纖的前額努力辨認,發現上面有道淺淺的疤痕。確認找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後,王大姐抱住張纖纖大哭起來,一旁的張先生也不停地抹眼淚。王大姐一邊哭,一邊用手指撫摸張纖纖額頭上的傷疤說:“這是孩子走失前,頭磕在凳子上留下的,這麼多年了,還在那裏!”一旁的公安民警拿出一紙DNA鑑定,正式將複覈鑑定結果告訴張纖纖:“他們就是你的親生父母。”張纖纖也哭了,對於他來說,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24年了,我和丈夫不斷猜想孩子怎麼活着,但沒猜到這個結局。”王大姐說,“只要兒子回來了,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10月18日是張纖纖刑期的最後一天,19日,張纖纖和父母一起,回到了闊別23年多的四川老家。

來源:四川法制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