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近年來我國航天發射數量越來越大,爲完成好高密度常態化航天發射任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面承接火箭操作一崗任務,讓一線技術人員快速掌握第一手資料,精確優化工作流程、節約發射時間成本,以自身建設提高中心遂行任務能力。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快舟一甲火箭總指揮黃劍波說道:“一開始只是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現在基本上承擔了全部整個總裝測試過程全部一崗的責任,他們操作的口令非常清楚、動作精準,已經具備了全部一崗的能力。

2019年8月31日0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筆者瞭解到,在這次快舟火箭發射任務中,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科技人員首次走上火箭操作一崗,實現了火箭重要技術環節由場所人員操作向中心科技人員操作的轉變。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火箭總裝測試廠房內,中心科技人員與場所人員正在轉載火箭轉運車,爲火箭吊裝上發射車做技術準備工作。

吊裝工作開始之前,全體人員要再一次明確任務流程和技術要求,首次擔當零號指揮員的張東來和大家一同參加會議。張東來介紹說:“現在進行的工作就是轉載上發射車,以前都是由試驗隊完成的,現在由我們的全一崗自主完成。”

從普通測量操作手到測量系統指揮,再到這次擔任零號指揮,工作現場的張東來不時與各操作手和技術人員討論交流,力求全面精準掌握火箭的技術狀態。

“對於零號而言,除了要全面掌握整個流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單項工作有一個深入的瞭解,特別是我們這一次全面承接一崗工作,所以說在整個細節上我更是要走到看到。”張東來說道。

中心航天科技人員快舟火箭操作手張釗銘說:“以前我是二崗,二崗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一崗做完之後只需要我來檢查確認或者說只看不做,現在不僅要知道它是一個怎樣的設備,而且要懂得它這個設備的構造及設備的特性,在操作上更是需要精準無誤、一步到位。”

要具備一崗操作手的能力並不容易,全體隊員都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過硬的操作水平和心理素質。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谷振豐是這次任務技術隊的隊長,選拔一崗隊員他有自己的標準:“我們前期開展了嚴格的理論學習和考覈,派遣人員駐場學習掌握原理和基本操作,又通過以往執行任務,分階段分步驟掌握各個崗位,最終整體達到全一崗能力。”

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快舟一甲火箭總指揮黃劍波說道:“一開始只是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現在基本上承擔了全部整個總裝測試過程全部一崗的責任,他們操作的口令非常清楚、動作精準,已經具備了全部一崗的能力。”

隨着近年來我國航天發射數量越來越大,爲完成好高密度常態化航天發射任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面承接火箭操作一崗任務,讓一線技術人員快速掌握第一手資料,精確優化工作流程、節約發射時間成本,以自身建設提高中心遂行任務能力。

▋作者:張磊、孔祥鵬、吳昌珂、李昀錫、胡軍

▋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裝備科技

▋監製:鄒維榮

▋責編:韓阜業

▋編輯:彌向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