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盪四百年》的第2篇中國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視總結上一個朝代的政治得失,漢朝之亡和外戚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曹魏有鑑於漢朝的得失,對外戚防範較嚴,故而沒有形成外戚勢力。司馬炎建立西晉後,認爲曹魏亡於宗室過弱,故而大肆封建,將自己的弟弟、兒子全都分封到外地爲王。西晉的諸侯王還不同於漢朝,都是握有實權的,既是封王,也是當地的軍事長官。重視宗室的同時,西晉的外戚政治也死灰復燃。司馬炎當政時,外戚姓楊,而且是弘農楊氏。熟悉漢魏歷史的都知道,弘農楊氏是頂級的名門望族,幾乎壟斷了東漢中後期的太尉一職。司馬炎的兩任皇后都姓楊,還是堂姐妹。第一任皇后名叫楊豔,父親是楊炳;第二任皇后是楊芷,父親是楊駿。楊炳和楊駿是親兄弟,楊炳早死。一門出了兩位皇后,難免讓人羨慕嫉妒恨。比如,鎮軍大將軍胡奮曾當面對楊駿說:“歷觀前世,與天家婚,未有不滅門者,但早晚事耳。”這句話相當惡毒,比罵人家的祖宗十八代還讓人難受。楊駿不以爲然,他的弟弟楊珧卻開始慌了。當司馬炎到楊駿家納聘時,楊珧給司馬炎上了一道表,大意是:“自古一門二後,沒有能保全宗族的,希望陛下能將這道表藏於宗廟,萬一以後要滅我楊家,希望可以饒我一命。”司馬炎很納悶,但也沒當回事,就收起來了。楊珧的做法很悲情,也很無奈,他早早預見到了被滅門的命運,卻又無法改變,只好提前跟皇帝討個免死金牌。事實證明,這完全是自欺欺人。楊芷被立爲皇后後,楊駿因爲國丈的緣故,被任命爲車騎將軍,封臨晉侯。從此,楊氏兄弟把控朝政,時人號稱三楊。三楊之中以楊駿爲首,也是最沒見識的一位。楊珧和楊濟不贊同哥哥的某些舉措,卻又成了事實上的幫兇,命運牢固的綁在了一起。除了三楊,朝中還有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齊王司馬攸。司馬攸小字桃符,是司馬炎的同母弟,因伯父司馬師沒有兒子,被司馬昭過繼給了司馬師。司馬昭的位置來自司馬師,對哥哥感念極深,時常指着座位道:“這是桃符的。”幾次想要把他立爲太子。由於這個緣故,司馬炎的母親王太后臨終時很擔心兄弟二人骨肉相殘,拉着司馬炎的手囑託道:“桃符性子急,你又不仁慈,我要是死了,真擔心你容不下他啊。現在,我將他交給你了,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的話。”知子莫若母,王太后對兩個兒子的評價一語中的,也預示了他們的命運。司馬攸確實是個人才,文韜武略,深得人心。司馬炎繼位後,司馬攸被封爲齊王,總統軍事,朝野一致將其視爲司馬炎的接班人。朝臣爲什麼要擁戴司馬攸呢?難道司馬炎沒有兒子嗎?當然不是。司馬炎有很多兒子,但他拘泥於嫡長制,立了一個最傻的兒子司馬衷爲太子。司馬衷被立爲太子後,一些有見識的大臣憂心忡忡,比如衛瓘。衛瓘是個大能人,平定蜀漢時,他先幫助鍾會搞定鄧艾。鍾會謀反時,又搞定鍾會,成功的將勝利果實保住了,沒有在蜀地形成割據局面。衛瓘覺得,皇帝乃天下之根本,怎能交到一個傻子手裏呢?有一次,他假裝喝醉了,拍着龍座,對司馬炎道:“可惜這個座位了。”司馬炎明白他想說什麼,卻在裝糊塗:“你喝醉了吧?”皇上要裝糊塗,身爲臣子還能怎麼辦呢?他以後再也不提此事,卻給自己埋了一顆雷,巨大的雷。難道司馬炎不知司馬衷是個傻子嗎?要說完全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爲何非要立他爲太子呢?還堅決不換呢?一來是不想破壞嫡長制,二來是因爲司馬衷有個絕頂聰明的好兒子。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是歷史上有名的醜後、妒後、惡後,不僅長得醜,還又黑又矮。本來,司馬炎想爲司馬衷娶衛瓘之女,但賈充的老婆郭槐不肯錯過這個當皇帝岳母的機會,大肆賄賂楊豔左右,楊豔鬼迷心竅,信了郭槐的邪,大吹枕頭風,力勸司馬炎納賈南風爲太子妃。如果楊豔泉下有知,看到若干年後賈南風將楊家殺得一乾二淨,是不是要氣得抽自己幾個耳刮子呢?當然,這是後事。賈南風成爲太子妃後,果然如司馬炎所擔心的,始終沒有生出兒子。她自己生不出,還不準司馬衷臨幸其他的妃子,差點導致司馬衷絕後。司馬衷剛納妃時,司馬炎擔心傻兒子不懂牀笫之事,派才人謝玖去親身教導。謝玖的教導很成功,順利的讓自己懷孕,但她害怕遭到賈南風的陷害,堅決回到晉武帝身邊,然後生下了司馬衷唯一的一個兒子,司馬遹。據說,司馬遹非常聰明,深得司馬炎的寵愛,一直帶在自己身邊,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司馬衷都以爲他是自己的弟弟。有一次,宮中失火,司馬炎登樓遠望。年僅五歲的司馬遹忽然拉着祖父的衣襟道:“夜晚倉促之間,應該防備非常之事,陛下不能站在明處。”司馬炎由此認定司馬遹是個奇才,還多次在羣臣面前誇讚司馬遹必能光大司馬家。有了這麼一個聰明絕頂的孫子,司馬炎當然不樂意將帝位傳給司馬攸,更不可能廢掉司馬衷。在他的如意算盤裏,只要司馬衷順利繼位,以後這天下不就是司馬遹的嗎?人一旦有了一個僥倖心理,會不自覺的自我強化,百分之一的機會被他想象成了百分之百的絕對,司馬炎就是這麼想的。他完全沒有想過,如果司馬衷保不住這江山怎麼辦?如果還沒輪到司馬遹,大晉就亡了怎麼辦?也許,他想過,但又迅速屏蔽了它。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他這樣安慰自己。司馬炎存着僥倖心理,大臣們不會人人和他一樣。大部分臣子都認爲,大晉剛剛立國,必須挑選一位能力強的繼承人,無論如何也不能交到司馬衷手裏。於是,一場圍繞儲君的激烈交鋒馬上開始了,由此引發了一場政治地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