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亚洲蒙台梭利会议上海举行 中外学者共议教学品质提升

中新网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 陈静)今年是蒙台梭利教学法自1907年问世以来走过的第111年,也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在中国翻译和出版的第18年。记者24日获悉,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八届亚洲蒙台梭利会议在上海举行。

本次会议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国内外数百位蒙台梭利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针对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新动向、新发展,就促进亚洲国家及地区间蒙台梭利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教学品质的提升、国际化教育人才的培养及教育资源的拓展展开了深度讨论。

本次会议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 芊烨 摄

据了解,百年之前,“蒙台梭利教育法”诞生于意大利。玛利亚·蒙台梭利是一位意大利医学博士。她以一名医学家的视角,在观察与研究儿童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迄今,蒙台梭利教育法已在全球超过15000所学校广为实践、发展,并得到广泛认可。

蒙台梭利教育法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中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求不谋而合。蒙台梭利教学法在中国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教育从业者和家长的普遍认同,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次大会对推进亚洲国家及地区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交流与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次会议包含8场主题演讲、24场分会场报告,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出席。 芊烨 摄

据悉,本次会议包含8场主题演讲、24场分会场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敏,中国香港前财政司司长、中国香港大学教育自主委员会主席梁锦松,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教师教育高级总监Gina Lofquist,威德国际教育集团顾问董事、原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执行总裁Richard Ungerer等出席会议。

据了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国外一些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陆续传播到中国。在此背景下,以蒙台梭利教育为代表的幼儿园教育观念、理论和实践,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敏回顾了中国早期教育与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渊源。

张志敏表示,此次会议邀请世界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深蒙台梭利教育专家和学者参会,对于中国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思考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与未来有诸多的意义。

海内外专家就探索教学品质的提升、国际化教育人才的培养及教育资源的拓展展开了深度讨论。 芊烨 摄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教师教育高级总监Gina Lofquist希望通过共同、不断的努力,通过高质量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蒙台梭利带给更多的儿童,家庭和他们的社区以及整个人类。在她看来,教师培训的核心是传承蒙台梭利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精神。

据介绍,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是全球最大的蒙台梭利机构。Gina Lofquist希望同所有为儿童发声,为人类发展所努力的人们团结在一起,让世界拥有更高水准的蒙台梭利教育、教师和学校,为所有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做出重要努力。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White Paper出版社主编、作者及创始人Laura Flores Shaw发表了题为“基于大脑的蒙台梭利教育”的主题演讲。她表示,蒙台梭利教育阐述了教学方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础位置。蒙台梭利教学法则是基于大脑的教育。

研究证明,大脑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灵活而复杂的运动,高级的思考其实是建立在复杂、灵活的运动之上。应急性感官运动非常的重要,当人们一旦形成习惯,就可以利用应急性感官运动来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Laura Flores Shaw表示,建立起应急性感官运动,可以让孩子们变得更有创造力。

在题为“儿童是谁,蒙台梭利如是说”的演讲中,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教授单中惠指出,蒙台梭利教师培训不仅给予老师内容、方法、标准等技能准备,更主要是精神准备。他认为,光搞好教具操作,并不能成为一个理想的、有智慧的蒙台梭利教师。他建议目前国内的蒙台梭利培训机构增加阅读经典名著的板块。

中国香港前财政司司长、中国香港大学教育自主委员会主席梁锦松和日本蒙台梭利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松浦公纪还分别带来了题为“不一样的教育”和“蒙台梭利在日本及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