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瞅着就中國那點點兵力,日本人個個都以爲幾小時就能快速解決,不料一天下來,四行倉庫依然堅固,倉庫下的街道上卻擺上了80多具日軍屍體。日軍看着圍觀的中國羣衆,有些惱羞成怒,他們決定給中國軍隊一個下馬威,於是,在隨後的幾天裏,日本人前後共調動了一萬多人,輪番進攻四行倉庫,但與以往任何一場戰爭所不同的是,這支800人(實際400多人)的隊伍,始終死守着倉庫,遲遲沒能被攻陷。

1937年10月26日,淞滬會戰進入最後的撤退階段,當這天夜幕降臨至深夜時,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匆匆回到團部了,因爲聽說有個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他。當他來到團部後,才發現部隊已經撤的差不多了,他收到了88師師長孫元良的一紙手令,上面命令道“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爲大部隊撤退作掩護。”

來不及多慮,上海的擔子便壓到了謝晉元肩上,他迅速以該團第1營爲基幹,組成了加強營。全營共有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迫擊炮連,共420餘人,爲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則仍用團番號,號稱800人。部隊以謝晉元、一營營長楊瑞符少校等率領,行至四行倉庫後,便決定將其作爲固守據點,實施掩護任務。

戰前的四行倉庫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的聯合倉庫,由鋼筋混凝土構築成,有六層,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

當部隊上至倉庫相應位置後,可喜的是,先前第八十八師師部在倉庫中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藥,可供部隊繼續使用。更爲可貴的是,河對岸即是英國租界,這對於日本軍隊來說,重炮、飛機的使用也要慎之又慎。

10月27日,當日本人全部進入上海進行最後清點時,當來到四行倉庫前時,樓上槍聲響起了,不少日軍當即死亡,誰也沒有想到,上海竟然還有中國軍人在抵抗,日軍迅速調動了兵力,開始進攻四行倉庫。

按照日本的一貫尿性,原本應該來一場炮火攻擊隨後步兵衝上,可租界就在倉庫後面,日本不敢用重武器與大炮,於是最先突擊的便是日軍步兵了,在裝甲車的掩護下,日本步兵開始對倉庫進行進攻。眼瞅着就中國那點點兵力,日本人個個都以爲幾小時就能快速解決,不料一天下來,四行倉庫依然堅固,倉庫下的街道上卻擺上了80多具日軍屍體。

這對於日軍來說是恥辱的,於是,他們加大了兵力開始瘋狂的攻擊。誰也不曾注意的四行倉庫,伴隨着從未間斷的槍炮聲開始受到了全體上海民衆的注意了,當得知是中國的最後一支隊伍,大家的抗日情緒被徹底激起了,中國有謝晉元這樣寧死不屈的將軍,肯定會有希望的。

在圍觀日軍與中國隊伍戰鬥的同時,民衆開始充當起了通風報信的角色,他們在戰鬥激烈時用木牌和電筒指示日軍進攻方向。幾名童子軍志願者甚至在租界開始一路募捐,還派人問八百壯士需要什麼物資。

謝晉元得知前來詢問的志願者意圖後,拿出了一袋戰士們的遺書交給了他們,隨後說道:“請求就兩個,一是把我們的遺書寄回家,二是爲我們帶一面國旗來。”

得信的志願者,扛着八百壯士的遺願就往租界路上趕,然不幸的是,志願者鮑振武、羅雲祥等四人遭遇了日軍,被害。臨死前,他們把八百壯士的要求,囑託給了志願者楊慧敏。得知同伴的犧牲後,來不及悲傷,當晚,楊慧敏便把國旗藏在自己身上,趁着夜色趕到四行倉庫,交給了八百壯士。

演員林青霞與老年楊慧敏

28日清晨,戰爭的硝煙中,在四行倉庫上,上海民衆發現了徐徐升起的青天白日旗,在戰火燃遍的上海,膏藥旗與米字旗大道橫行,這面青天白日旗顯得格外親切,不少人當即落淚,大夥高喊“打倒日本,中華民族萬歲!”人羣徹底沸騰了。

而此時的日軍,卻被再次被激怒了。他們調來了坦克強攻,又派出工兵手舉着防彈鋼板來到倉庫邊,開始填裝炸藥,想着將牆體鑿開。不料,他們碰上硬漢了。只看見一個無畏英雄陳樹生,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從樓上縱身一跳,落進工兵堆裏,“轟隆”一聲,與日本人同歸於盡。

日軍看着圍觀的中國羣衆,有些惱羞成怒,他們決定給中國軍隊一個下馬威,於是,在隨後的幾天裏,日本人前後共調動了一萬多人,輪番進攻四行倉庫,但與以往任何一場戰爭所不同的是,這支800人(實際400多人)的隊伍,始終死守着倉庫,遲遲沒能被攻陷。

偌大的一個上海都被攻陷下來了,日本人死終沒想通,四行倉庫的他們是怎麼還能堅持的,硬的不行,日本人開始走國際道路了。

經過日本的遊說,租界的英國、法國人害怕了,他們害怕日本人把衝突升級,殃及他們在租界的生意。於是他們以“人道主義”的名義開始向蔣介石施壓,勸謝晉元趕緊撤退。

10月30日,5天前還號召孤軍“殺身成仁”的蔣介石答應了英法的請求,讓宋子文聯繫到了謝晉元,並下達了命令,讓他“停止戰鬥,火速帶部隊撤進租界。”

誰也不曾想,拿命抵住了日軍的進攻,卻抵不住一紙調令,更爲不幸的是,“八百壯士”進入了厄運的開始。

當戰士們進入租界後,立即被解除了武裝,400多人關進了租界裏15畝大的地方。對於此做法,團長謝晉元倒也不意外,因爲他還有對於上級能儘快讓兄弟們出去繼續報國的幻想。

在租界內,謝晉元開始了對部隊一絲不苟的訓練起來,每天依舊組織大家出操、訓練。每天早上,孤軍甚至還會升國旗。不料,一天,英國人卻因此指使全副武裝的白俄僱傭軍來搶國旗,戰士們誓死不從,英國人便下令開槍,打死了四個保護國旗的戰士。

英國人本以爲,從此,該部隊會萎靡不振,不料,謝晉元依然每天帶着手下的士兵,對着沒有國旗的旗杆升旗、行禮,而且一做,就是四年多。

當一個部隊的靈魂存在時,任何的磨難都不足掛齒,而“八百壯士”的靈魂正是謝晉元,而這點,在1941年,卻不幸被汪僞政府看出來了,他們在勸謝晉元降日本被痛罵後,一直懷恨在心。

1941年4月24日清晨,當謝晉元帶着部隊正常出操時,發現了幾個士兵沒來,謝晉元以爲是身體的狀況,於是就親自去伙房詢問情況。

不料,郝鼎誠、張文清、張國順、尤耀亮四個漢奸士兵趁此機會,對孤身一人的謝晉元突然發難,用一把匕首對着謝晉元連捅了數刀。

待士兵們趕到時,卻只來得及抓住幾個兇手,而團長謝晉元卻早已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沒能起來,年僅37歲。戰士們痛哭不已,誰也不曾想,自己的團長沒能如願以償戰死在沙場上,卻是死在了朝夕相處的同胞手上。戰士們也不能明白,汪僞政府給了什麼,抵得上出生入死般的同胞情。

沒了“靈魂”的八百壯士,士氣跌落到了極點。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更爲不幸的事情來了。

日本人對英美正式宣了戰,租界內的英雄們開始被日軍分批送到了各處做苦力,有去安徽蕪湖裕溪口,有去南京孝陵衛,更有被押到了巴布亞新幾內亞。與之待遇相同的是,每個人每天被強迫着幹十幾個小時的重活、累活,不斷被病死、累死……而倖存下來的,最後在上海,也晚景淒涼,在謝晉元妻子的扶助下,才稍有好轉。

如今,在上海,四行倉庫的遺址依然在,往日的彈痕也清晰可見,幸運的是,晉元路上,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每個人也都熠熠生輝,而這一切,都源於我們那逝去的英雄們。

“半壁河山,日遭蠶食,亡國滅種之禍發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孫無遺類矣。爲國殺敵是革命軍人之素志也,職責所在,爲國當不能顧家。”---謝晉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