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10月16日,螞蟻保險和信美相互聯合推出“相互寶”,具體來說,加入該計劃後,成員如果遇到重大疾病或意外,可申請30萬元或10萬元的互助金,而這筆費用由所有相互寶成員共同承擔。保和寶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身份卻發生了鉅變,相互保”和保險產品的身份徹底無緣,告別歷史舞臺,距離上線僅41天,並定位爲一款基於互聯網的互助計劃,身份的轉變,也意味着改名後的“相互寶”將失去保險保障基金“兜底”。

最近這幾天支付寶上的網絡互助計劃“相互寶”首例拒賠案例被刷爆了朋友圈,有超過25萬相互寶“賠審員”參與了討論和投票,最終的結果是,58%的賠審員投了反對票,42%的賠審員投了支持票。申請人還是無法獲得救助金。

我們先來還原一下這個案例的始末:

2018年10月16日,螞蟻保險和信美相互聯合推出“相互寶”,具體來說,加入該計劃後,成員如果遇到重大疾病或意外,可申請30萬元或10萬元的互助金,而這筆費用由所有相互寶成員共同承擔。

賠審案信息顯示,相互寶成員唐某因意外跌入洪澇溝中,隨後深度昏迷。於是,家屬向相互寶發起了互助金申請。

但是,調查員在覈查中發現,唐某在加入相互寶前因爲皮肌炎需遵醫囑長期服用激素藥物。這一點不符合相互寶的健康告知要求,所以調查員做出了不給予互助金的初步審覈結果。但在唐某家屬看來,皮肌炎並非導致意外和昏迷的原因,連續服藥的情況也早在兩年前,並不違背健康要求。

因爲存在爭議,這個案件交給了相互寶的賠審團來審議。賠審開始後,不到30分鐘就有1萬名賠審員進行了投票。微博等網絡平臺上,網友的討論成千上萬,甚至直接推動了百度上“皮肌炎”的搜索量直線上升。

超25萬陪審員進行了投票

百度“皮肌炎”的搜索量在陪審團案例上線後直線上升

從投票過程和留言看,相互寶賠審員對於案件的分歧較大。反對給救助金的賠審員認爲,成員應該在嚴格遵守健康要求的前提下加入,並且沒有證據能證明昏迷與既往病史沒有關係。而支持給救助金的賠審員則認爲,申請人昏迷是因爲意外,與皮肌炎沒有關係,而且相互寶帶有公益性質,就應該能幫一個是一個。

我們來看看網友留言:

相互寶方面表示,賠審團機制的初心是讓更多成員參與進來,更好地解決爭議。同時,也希望通過賠審團,給需要互助金的申請人多一次機會。相互寶尊重申請人的決定。未來,相互寶也會在賠審機制設計上更加嚴謹、人性化。

瞭解完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我先說一下我們的觀點:

0 1

道義上我們支持“理賠”

在這用“理賠”兩個字可能不太準確,畢竟相互寶不是保險產品,只是一種互助,那就加個引號吧,從道義上還是從相互寶的初衷來說我支持理賠,第一,這個不是保險。只是一個互助機制!如果從幫助困難人羣的機制上講,如果屬於有困難的,該出手就該出手!這個不是保險條款!

相互寶初衷就是救助。不能因爲一個毫無相關的疾病史就一刀切不賠。如果不理陪,也說明相互寶理賠的原則太苛刻,水太深。也違背了相互寶的初心了!

0 2

規則上反對“理賠”

規矩就是規矩,既然制定出來就是要人遵守的,在加入相互寶的規則中,就很明確要求加入成員在加入前的過去兩年內不能有連續服藥超過30天,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就不允許加入。

加入這個計劃的時候就有如實告知的提醒,別老想耍小聰明占人家便宜的事,沒有規則的話,一個人承擔幾毛錢夠賠嗎,成本可能得增加幾十倍了,那樣對所有參與人都不公平,陪審團給的投票結果也證明了多數人是投了反對票的。

如果這次違反規則理賠了,那麼以後不如實告知的會越來越多,到那個時候,這個互助計劃就成了天大的一個笑話。

0 3

問題出在相互寶的機制上

其實問題的根還在規則的細化上,相互寶本意是大病救助,對於意外也沒有單獨的規則,這是他和保險產品最本質的區別,你把大病和意外的審覈標準混爲一談,本身就有點扯淡,也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地方,再有就是反對票多是因爲救助你可能面臨的其他會員成本的提高,自然很多人不同意。

總結:人是相互的,有契約精神才值得被尊重,而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要靠輿論,雖然很同情這個會員的遭遇,但還是支持按照相互寶條款條約執行,只有人人遵守公約,社會纔會有序運行。

相互寶爲啥不能取代保險

雖然相互寶和保險設計理念基本相通,都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精神,但仍然無法取代傳統保險,我們都知道保險就是保障,就是在關鍵時刻一定能幫到你的,所以這筆錢必須100%安全才行,否則這和投資股票沒什麼區別了。

從這點上講相互寶在穩定性,確定性和安全性上和《保險法》是想悖的,所以監管出手治理就太正常了。

從這點上講相互寶在穩定性,確定性和安全性上和《保險法》是想悖的,所以監管出手治理就太正常了。

1相互保變成了相互寶

2018年11月27日,螞蟻金服發佈公告稱,近期,接到合作伙伴信美人壽通知,監管部門約談並指出其涉嫌違規,所以信美人壽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計劃”的名義繼續銷售相關保險,公司決定“相互保”升級爲“相互寶”。

保和寶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身份卻發生了鉅變,相互保”和保險產品的身份徹底無緣,告別歷史舞臺,距離上線僅41天,並定位爲一款基於互聯網的互助計劃,身份的轉變,也意味着改名後的“相互寶”將失去保險保障基金“兜底”。

2運行的不穩定性

根據《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公司成立的時候都需要向監管部門繳納保證金,一旦公司經營不善,隨時拿出來履行保險理賠責任,即便你說保險公司再不靠譜,還有銀保監會給你兜底,總比相互寶上那些陌生人靠譜吧?

而相互寶運營不下去,隨時都可以解散,萬一那時候你已經四五十歲了,就買了這一份保障。生病了,誰賠你?

3理賠的不確定性

假如有一天保險公司自己經營不下去了,該怎麼辦呢?這時候,會有另一家保險公司進行兼併、併購。當然,如果沒有人願意出來攬下這一攤子的話,銀保監會就會指定某家保險公司進行兼併。

兼併後,原來保險公司的客戶保單依然有效,也就是說,放心買保險,我們買了保險以後,不必日夜擔心我們的錢肉包子打狗。因爲總會有人出面替我們兜着風險。

相互寶它的理賠絕沒那麼容易,沒有鉅額的儲備金,單靠收取的管理費用,是無法保證每個買了的用戶都能“出險即賠”的。

這也就是爲什麼,相互寶一再強調自己是互助計劃,而不是保險。無法保證出險即賠的相互寶,也就失去了大家想用它替代保險的意義。

4保障額度明顯不足

可以看到,依據“相互寶”參保規則,30天-39歲的用戶,保障額度爲30萬;而40歲到59歲的用戶保障額度僅爲10萬。

而在現實中,不在少數的大病患者所需要的治療成本遠不止於這一數字。數據顯示,國內癌症治療平均費用爲50萬元至60萬元,全國因病返貧佔貧困人口42%以上,換言之,當面臨治療費用過於高昂的重大疾病時,“相互保”能提供的保障金額其實是略顯杯水車薪的。

基於此,這就是爲何我在前文中會將“相互寶”稱作對傳統保險業的一種補充,而非替代品。也如螞蟻金服保險事業部總裁尹銘所言,“相互寶並不能替代現有的重大疾病險”。

5保障期限不夠長

相互寶會在60歲後自動退出,而《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數據顯示,重大疾病的發病率隨年齡遞增而不斷升高。在最需要保障的時候,”相互保“並不能起到作用。

所以就有好多小夥伴兒不幹了,我剛20歲,等我交了20年保費的時候,恰好40歲,正是身體走下坡路的時候,當我發生重疾的時候就只能獲賠10W了,或者交了40年保費,年齡在60歲的時候,根據遊戲規則就要被強制退出,這坑挖的太大了。

6道德風險巨大

因爲支付寶上面的投保流程都是消費自主操作,簡單評估幾個健康告知問題就可以投保成功,會造成很多加入的人不誠信,他們可能會帶病投保。這樣發病率就會增加,每個人承擔的金額就會增加。沒有病的人是不是能承受幫人的成本。

“相互寶”的這種模式,通過芝麻信用分來篩選人羣,通過限制39歲之後只有10萬保額,59歲之後就不給賠付,理賠可能性低的客戶,這一環節怎麼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呢?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能拿到賠償嗎?如果有人故意搞事情呢,組團騙保呢?

相互寶只是一種補充

螞蟻金服保險事業羣總裁尹銘也表示,“相互寶”並不能替代重疾險。因爲“相互寶”保障額度不夠高,重大疾病的患者和家庭所需要的醫療成本遠遠高於這一數額;保障期限也不夠長,不含60歲以上人羣,而重大疾病的發病率會隨年齡遞增而不斷升高。

如果,您和家人已經購買了長期的重大疾病商業保險。可以加入“相互寶”作爲補充,畢竟初期分攤費用不高,而且可以隨時退出,多一份保障。今後,如果分攤費用不划算,可以選擇退出。

如果,您和家人還沒購買任何與重大疾病相關的商業保險。也可以加入“相互寶”作爲過渡,同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積極配置長期重大疾病商業險和各種商業醫療險,防範經濟生命嚴重受損的風險,保障個人及家庭的財務安全。作爲個人投保商業重疾險和醫療險的補充。

世上不僅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也不要縱容自己不勞而獲的心理,保險本身就是商業行爲,免費的午餐只屬於慈善機構。既然擔心以後健康風險,希望有人幫助我們分擔,就買一份實實在在的好保險,早點給自己一份靠譜的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