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是唐代著名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中進士,任祕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又中博學宏詞科,授汜水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貶謫嶺南,次年北返長安,任爲江寧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任上,又遭讒毀,貶爲龍標縣尉。安祿山亂起,王昌齡南赴江寧,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王昌齡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詩中描寫了邊塞地區明月與關隘的典型景物,表現了守邊將士戍邊衛國的辛苦情狀,抒發了詩人對忠臣良將的懷念之情以及對朝廷用兵不當、窮兵黷武的不滿情緒。其詩文如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使:只要。龍城:一作“盧城”。漢代右北平郡郡治所在地。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只要有龍城的飛將軍李廣在,就絕不會讓匈奴的騎兵越過陰山。秦漢時的明月,依然映照着秦漢時期所留下的關隘;歷經幾百年來,到邊境戍邊的人只見前去不見回還。

詩句從明月映照關塞的現象,描寫了自秦漢以來邊地的戰爭連綿不斷、不少人死於征戰之中的情景,表現了從古以來戍邊徵人的悲哀與無奈。這首詩格調雄渾深沉,意境遼遠深邃,場景廣闊浩渺,語言委婉準確,能引發人們廣泛的聯想,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這首詩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句格外最美最耐人尋味,它的新奇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名詞之前加上了“秦”、“漢”這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百年前下筆,自然而然形成雄渾蒼茫的獨特意境,讓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繫起來,富有歷史縱深感。

這首詩風格雄渾悲壯,情調高亢深沉,語言明快洗煉,是一首充滿愛國精神的傑出詩篇,曾被明代詩人李攀龍、胡應麟等推獎爲唐人七言絕句的壓卷之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