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2年至2018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1%,2018年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6%,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位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全国前列,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扎实推进富民兴桂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原标题:广西:GDP去年突破2万亿元,高铁动车运营1771公里

9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围绕“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鹿心社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昔日“老、少、边、山、穷”的广西,逐步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5亿元,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自治区成立之初,广西产业基础极为薄弱;现在,已经拥有食品、汽车、机械等10个千亿元产业,其中汽车年产超过200万辆,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高铁动车运营里程1771公里,通达区内12个市和周边所有省份,91%的县通了高速公路,沿海和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分别达2.5亿吨、1.1亿吨。

开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深入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合作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国家重点开放战略务实推进,广西在“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作用日益凸显。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集深度极度贫困地区,举全区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2年至2018年全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5万人,年均减贫11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降至3.7%,2016-2018年连续三年在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等次。民生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36元和12435元,实现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着力推进沿海沿江沿边三大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不断释放“海”的潜力,北部湾经济区四市自2008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以不到广西五分之一的面积、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四成的财政收入、近五成的外贸总量,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着力激发“江”的活力,2018年西江经济带沿江七市经济总量达1.2万亿元,逐步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精心做足“边”的文章,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实施,沿边经济带加快打造,边境地区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巩固安宁。

改革创新硕果累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14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财税体制、降本减负、国资国企等一批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成为全国先进典型,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连续多年稳居西部和边境省份前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增长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2年至2018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1%,2018年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6%,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位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全国前列,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扎实推进富民兴桂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鹿心社最后表示,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广西将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开放创新、团结和谐、美丽幸福的壮美广西,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