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整个五六十年代,苏联能够威慑到美国本土的核弹头数量总共都没有超过100枚,所以从战略上一直处于守势,最后为了达成对美国的战略优势,不得已只能将中程弹道导弹部署到美国的后花园古巴,最后又因为海空军又技不如人,古巴被全面封锁,不得已只能战略收缩,将导弹全部拆除。经过了古巴导弹危机以后,苏联认为只有在核弹头和战略洲际导弹的数量上全面压制美国,才能重新赢得战略主动权,因此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启动了疯狂开挂模式,国防支出不断增加,最终在70年代中期完成了对美国战略导弹和核弹头数量的赶超,重新赢得战略主动权。

根据1989年的统计数据,当时美国一共拥有约2万枚核弹头,TNT总当量达到了50亿吨,而苏联经过前期《中导条约》削减,核弹头总数已经大幅下降,但是依旧拥有2.4万枚,而其中大部分都为当量巨大的战略核弹头,因此数量虽然相差不多,但是TNT总当量超过美国近一倍,达到了近100亿吨。这些核弹头的数量虽然还没有夸张但可以毁灭地球的程度,但是按照普通思路来分析,依旧可以把对手打到石器时代若干次!

​(美苏核弹头数量变化,苏联后来居上,在1978年完成超越)

苏联和美国人口当时都在2.5亿左右,而80年代苏联城市化率约为66%,城市数量约为2100个,美国城市化率超过80%,主要城市数也差不多是2000个,也就是说美苏双方主要人口和工业都集中在这两千个城市之内,毁灭了城市,差不多就可以宣告灭国了。那么他们双方都各自拥有超过1.5万枚核弹头,看起来好像能将对方毁灭不下7次,那么造这么多核弹头真的有意义吗?

(苏联对美国各地主要城市进行核打击后的示意图)

​实际上从单枚核弹头的威力来看,其实核武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以美苏装备的热核弹头威力,其平均当量在30万吨TNT当量左右,在毫无遮蔽物并且地形平坦的理想情况下,30万吨TNT的核弹头有效杀伤半径大约在4公里左右。而现代城市多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对于核爆炸冲击波的削减作用十分明显,并且还有各种人防工事作为逃生防御手段,一枚30万吨核弹头最后的杀伤半径很可能会削减到不足两公里,想要摧毁一座50万人的中等城市,起码需要4到5枚这样的核弹头。根据冷战时期的模拟推算,如果要摧毁莫斯科这样的超大城市,必须使用20枚以上的40万吨级核弹头才可以完成!按照摧毁一座城市5枚核弹头的平均数计算,1万枚核弹头其实也就是刚刚好能够做到对对方的完全摧毁而已。

(纽约遭遇50万吨核弹打击后的波及范围)

​而实际上美苏双方根本没有1万枚可以立即投入战斗的核弹头,在双方的核武库中,实际上处于部署状态的也就只占三分之一而已。核弹头制造出来,因为投射工具有限,并且维护保养的费用非常高,因此大部分都被封存处于处于半休眠状态。比如美国1989年虽然有近3万颗核弹头,但是能够搭载核弹头的导弹实际上只有5000枚左右,即使算上搭载的分导式核弹头数量,真正投入战略值班的则只有约1万枚核弹头,所以虽然美苏拥有几万枚核弹头,但是能够立即投入战争使用的实际上也就是一万枚而已。

(地下工事内的库存核弹头)

​而即使投入部署的导弹和核弹头有一万枚,除却一些用作战术打击的小当量战术核弹头,考虑到美苏从六十年代就开始建立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到八十年代已经初步成型,携带热核弹头的战略导弹的突防效率如何?对方的拦截成功率有多大?如果要真的一次性打垮对手,只能采用导弹饱和式打法,那当然是导弹和核弹头数量越多越好了!

(苏联橡皮套鞋弹道导弹拦截系统,A-350拦截弹使用万吨级核弹头)

​冷战期间,美苏对抗激烈,战争处于时刻准备爆发的临界状态,因此双方谁也不知道谁会先发制人!所谓先下手为强,任何一方在不进行预告的情况下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完全能够做到一次性摧毁其80%以上的现有核打击力量,如果想要在第一轮核打击中保留足够的战略核反击力量,必须保有足够的核弹头数量。

(洲际导弹发射井,虽然全部混凝土浇筑,但是仍旧挡不住核弹的近距离轰炸)

​最后一点就是为了寻求心理慰藉和战略平衡,苏联在1949年试爆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5年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68年才试射第一颗洲际导弹,核武器及其搭载平台的战斗力形成基本上比美国晚了八到十年左右。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整个五六十年代,苏联能够威慑到美国本土的核弹头数量总共都没有超过100枚,所以从战略上一直处于守势,最后为了达成对美国的战略优势,不得已只能将中程弹道导弹部署到美国的后花园古巴,最后又因为海空军又技不如人,古巴被全面封锁,不得已只能战略收缩,将导弹全部拆除。

(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部署在古巴的中程弹道导弹)

​经过了古巴导弹危机以后,苏联认为只有在核弹头和战略洲际导弹的数量上全面压制美国,才能重新赢得战略主动权,因此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就启动了疯狂开挂模式,国防支出不断增加,最终在70年代中期完成了对美国战略导弹和核弹头数量的赶超,重新赢得战略主动权。所以我们也能看到,整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苏联在全球都处于势力扩张阶段,反观美国则完全陷入了完全的战略防守阶段。核弹头数量的优势带来的心里优势显而易见,在这一阶段,整个西方世界都谈苏色变,生怕哪一天苏联的核弹头就把自己国家给灭了,也正是因为如此,西方也认识到依靠单纯的军事打击是不可能粉碎苏联的,于是就诞生了更为阴毒的招数,这就是和平演变!

(时代周刊对核战防护所的宣传,冷战中西方世界的日常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