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民間祭奠中山艦蒙難80週年,烈士後人呼籲打撈新升隆輪

“新升隆”輪蒙難80年前夕,一名烈士孫輩攜妻從浙江杭州驅車千里來鄂,追尋先烈足跡,祭奠先烈英靈。湖北日報 圖  “新升隆”輪蒙難80年前夕,一名烈士孫輩攜妻從浙江杭州驅車千里來鄂,追尋先烈足跡,祭奠先烈英靈。湖北日報 圖

  1938年10月23日,中山艦被炸沉的前一天,一艘名爲“新升隆”的小貨輪在原屬嘉魚縣、今屬洪湖市燕窩鎮渡口被日本飛機擊沉,船上16名原新華日報報人及9名八辦(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人士犧牲。

  據湖北日報網報道,“新升隆”輪蒙難80年前夕,一名烈士孫輩攜妻從浙江杭州驅車千里來鄂,追尋先烈足跡,祭奠先烈英靈。21日一早,武漢及周邊縣市民間人士近百人冒雨趕到江夏金口江邊,追悼祭奠中山艦及“新升隆”輪蒙難80週年活動。本次活動由中山艦水文化聯盟發起組織,此前連續多年不間斷。

  今年活動與往年不同,來了兩名特殊祭奠者,他們是“新升隆”輪蒙難犧牲的一名烈士孫輩郭武和他的夫人塗女士。郭武說,他是“新升隆”輪蒙難中犧牲烈士羅廣耀最小的孫子。祖父羅廣耀是河南信陽人,原新華日報社總務科職員,中共黨員,犧牲時56歲,是25名遇難烈士中年齡最大的一個。

  當時,郭武的父親已20歲,事發前已前往延安學習。後來,工作保密需要,其父改姓郭,“父親後來在東北、江西等地都工作過,從我們小時候起就常聽父親講祖父走出大別山追求進步的經歷,讓我們要銘記那段歷史。遺憾的是,父親已於10多年前逝世。”

  報道提到,在長江碼頭邊,已90歲高齡的馮盛梅婆婆是“新升隆”輪蒙難唯一健在的目擊者。事發時,她9歲。其餘見證者,均先後離世。“船上有兩根菸囪,被炸後船體向一邊傾斜,一年多後才完全沉入江底的。”見到烈士後人來訪,老人動情地講述80年前親見的那一幕。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的“新升隆”輪祭奠活動中,呼籲對“新升隆”輪進行打撈的聲音再度提起。

  上述湖北日報網的消息指出,中山艦已打撈出水20年,現已成爲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人瞻仰參觀。而“新升隆”輪沉寂江底已80年,至今少有人問津。“打撈上岸,讓我看一眼就好了。”馮婆婆站在江邊,說出了這句深藏心底的話。

  郭武稱,早在2013年,他就曾攜妻到洪湖市燕窩鎮祭奠過。此後多年未再來,但一直關注着與“新升隆”輪有關的所有信息。2015年,在網上看到媒體呼籲打撈“新升隆輪”的多篇報道,讓他激動萬分。幾個月前,他輾轉聯繫上多次組織紀念活動的中山艦水文化聯盟主席、著名水上救生專家鄒金寧,希望在祖父遇難80年參與本次活動,“沉江80年了,期待着早日將‘新升隆’輪打撈上岸,告慰烈士英靈”。

  報道援引嘉魚縣博物館館長朱強的說法表示,被炸沉的“新升隆”輪上有原新華日報社的印刷設備,沉輪如被打撈上岸,這些設備可能成爲記錄蒙難歷史的重要文物。有了這些文物,就能以實物的形式展示80年前的那段慘案,讓人們銘記這段歷史。根據歷史記載,“新升隆”輪噸位約300噸,遠比中山艦760噸的噸位小,打撈技術基本不存在問題。

  事實上,民間呼籲打撈“新升隆”輪早有之。2015年,媒體報道後,湖北省文物局表示,支持洪湖市提交打撈申請,形成完整方案向國家文物局報批後組織打撈。洪湖市有關方面也表示,將積極組織材料申報。遺憾的是,由於各種原因,打撈“新升隆”工作尚未取得明顯進展,這一停就是3年。(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責任編輯:張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