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維多利亞海邊,午後溫柔的暖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玻璃灑在咖啡店裏形形色色的人身上,這一刻有默片之感,時間頓時按了暫停鍵。這是我從會場一樓上三樓的扶手電梯上隨手一拍的一幕。

爲什麼整個朋友圈都在刷巴塞爾?全世界的人都去現場了嗎?那些逛巴塞爾的人,到底在看什麼?

從2016年開始,Amelie每年必去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打卡,今年是第4次!前面3年,陸續在公號“Amelie注目深圳"裏留下過記號,依次是(點擊藍色標題閱讀):2016年:《去HK巴塞爾,重要的是看人》;2017年:《當我們談巴塞爾時,我們談些什麼?》;2018年:《我們爲什麼要逛Art Basel?》。

時間就這麼悄無聲息地溜走了,幸好這些像書頁一樣的記錄,把過往的記憶在時光中打撈出來,串起來,就是一個小小的藝術實驗。Amelie從藝術的愛好者,慢慢成爲藝術生態鏈中的一分子,它帶給我的滋養,比我想象中更豐厚。

四年來,對我個人而言,是一種開腦洞、開眼界、會朋友的過程,是親測藝術大家真跡的絕佳機會,是看了原作後有濃烈慾望要找傳記、書信等相關書籍深度學習的過程,是讓自己保持熱情探索自己興趣邊界的過程,是興致勃勃地看那些上了年紀但有歲月沉澱之美無比優雅的女士的過程,是一個如放假般的心境抽離日常的過程……是的,這一切讓人如此興奮。

我喜歡獨自一人,穿着平跟鞋,在場館內閒閒散散地隨意地看。依然先被畫吸引,再看作者是誰,跟着直覺走。不瞭解的畫家,會拍下標籤,回來後會花很長時間讀書。走着走着,不斷偶遇好友或者明星,禁不住要合影。走累了,喫一份牛肉麪,喝一杯咖啡,補足能量,然後繼續踏進洶湧的人羣與藝術的海洋裏。被色彩與畫面不斷撞擊,各種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消化不透,但依然樂此不疲想要多看一點,這是巴塞爾的魔力之一。

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藝術品中找到和自己的生命產生連接發生化學反應的那個點,值得多駐足一會兒,不見得要知道到底是誰畫的,哪個年代,價格如何,等等,記住那個畫面就好了。你知道自己被懂得、被治癒、被撫慰、心靈被瞬間觸碰到,就夠了。

於我而言,無處不在的趙無極、朱德庸、莫蘭迪、畢加索,就如同視覺轟炸般,疲勞感頓生。反而看到夏加爾、席勒、巴爾蒂斯、常玉、藤田嗣治會覺得被安慰了,要久久地看。甚至要坐下來與畫廊總監聊一聊,比如席勒的那幅作品爲什麼高達500萬美金,比如45幅如個展般的作品分別從哪裏匯聚而來,比如男人和女人誰更喜歡這些作品,等等。

喜歡藝術並不比喜歡美食、旅遊、下圍棋高級多少,你確定自己可以專注地沉浸其中,放逐自我,能安靜地自處,如魚在海中,已然足夠了。這種愛好,與其他愛好在這個維度上並無區別。我們終究是要遵從內心,尋找取悅自己的一切不是嗎?

對於那些驚人的畫價,貌似在我這裏引不起太大波瀾,反正也收藏不起,只當新聞看看就好。當然會好奇高價背後的原因,會有探究的慾望,但我更感興趣的是,除了專業藏家之外,到底是誰在逛巴塞爾?爲什麼巴塞爾讓整個朋友圈都淪陷了?爲什麼它越來越像個隆重的大派對,藝術愛好者和門外都想靠近?藝術的魔力到底在哪裏?所以,四年來,Amelie持續關注身邊那些泡巴塞爾的人,想通過他們的眼睛讓讀者感受巴塞爾。

PS,看了香港巴塞爾,深感國內不少藝術家抄襲嚴重,而且抄得沒有技術含量,是個人藝術見識太少“閱讀量”太低還是故意爲之?大概只有藝術家本人知道了。不過,作爲觀者的我們,對那些赤裸裸的抄襲深感臉紅,更深感原創之可貴。

Amelie在巴塞爾現場。

下面的訪問是約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謝謝所有真誠的被訪者(排名不分先後)——

黃佟佟 作家、“藍小姐與黃小姐”創始人

每年三月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對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倒不是說我有多麼愛藝術,當然,藝術也是愛的,美好的富有能量的作品的確可以滋養人,常玉畫在水瓶裏妖異的菊花讓人心動,席勒鉛筆稿下的男人擁有無限生面。這次最有趣是在佳士德的後臺看到一百年前莫迪利安尼畫的《着黑色裙裝的露妮婭 捷克沃斯》的真跡(下圖),得以花五分鐘時間細細觀察大師的筆觸,那一瞬間真是百感交集。

藝術品上凝結了太多人類的智慧與時間,看多一點當然是受益的,今年的展很好,與往年相比,少了那些頂着大名頭來圈錢的名家之作,多了很多年輕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也很相宜,但當然作爲普通人的我,去巴塞爾不是爲了買畫,其實主要是去看人,作爲一個香港流行文化的研究者,作爲一個預備寫小說的寫作者,香港這個地方實在有太多看頭了。方寸之地,卻是各個平行世界的結界,中人與西人,富豪與打工仔,名媛與二奶,印度阿三和中環騙子無一不在其間出現,各行其道,各有各的舞臺……

巴塞爾當然是一個更集中的舞臺,因爲懂藝術又愛藝術的人,大部分生活水準都算是社會的中上層,而這其中最最基本的虛榮,是見到明星。平時你不可能在一個場合看到那麼多明星,而且明星就在你身邊插肩而過,和你一樣悠遊看展,這種感覺挺值得你在朋友圈裏得瑟半天。有朋友拍到一身白衣的林青霞和一身風衣的施南生,光是背影已然讓人感嘆,尤其68歲施南生,依然一頭金髮,一件三宅一生的風衣,一雙金光四射的D&G平底鞋,至簡至型。

我自己劈面看到的是黎姿和她的先生,黎姿當然很美,但是近看卻是真的有點臉僵。林心如顯然是從什麼show場趕來的,穿着露膊晚裝行色匆匆。還有藝術圈炙手可熱的北京藝術圈名人晚晚夫婦,這位藝術家的前女神現在的藝術館館長依然穿着得非常之晚晚風(淘寶上對某種骨骼纖細瘦弱平胸少女着莫蘭迪色系的總稱),一件淡啡色薄的長開衫,配白色長褲,清爽宜人,而她的那位名人後裔丈夫則在後面忠心耿耿地拎着一張剛買的畫……

施南生(中)與林青霞(右)。

看明星是滿足的,但對於我來說,這仍然不是足夠的,我個人的愛好是看各種各樣不出名的但是卻穿着型格的女人們,有年輕有老的,有極性感的也有極中性的,但不管怎麼樣,這些女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們非常知道自己要什麼,非常知道自己是什麼,賞心悅目得像一張畫。我至今都難忘一位高加索的美女,穿深綠貼身t,配棕色皮裙,腳下一雙白色蛇皮高跟靴,腕上再套一隻巨大的金鐲子,像一隻蝴蝶一樣在自由蹁躚。

人是萬物之靈,但能在藝術展上出現的女人們則是這靈中最靈的那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女性。與中國女人,過了三四十歲就是所謂的豆腐渣,要自動退出歷史舞臺的命運相比,巴塞爾展上的老太太們卻是這片天地裏最吸引人的所在,她們大部分白髮如雲,腰板挺直,精神奕奕,眼睛精光四射,可想而知,能夠來到這裏,都是穿越了千山萬水,無窮歲月才得以到達的 ,那種由巨大財富和豐富人生所撐起的氣場與底氣,讓她們成爲這個展場裏最悅目最神祕的所在,讓人感嘆世界的無窮無盡,人生的幾度滄桑,這也是我爲什麼癡迷巴塞爾的原因,光是這些美好老太太的存在,就能激勵我一整年,也讓人知道只要你一直向前,一直奔跑,也許有一天也可以成爲她們那樣的自由的存在——爲將來可以成爲一個巴塞爾展上有型又自在的老太太,你一定要加油喔!

梁銓 著名藝術家

巴塞爾有過節的氣氛,慢慢地從期待中到來。VIP之日來到了展場外,喫了美食,見到老朋友,微信上又添加不少新朋友,遭遇了塞車,走痛了腳,第二天一早去香港工業區看了低調的香港藝術家,英國學成返港二十多年,認真作畫低調生活少交際少宣傳,一起喫了豆漿白粥,很享受的好時光。然後,我滿足地回家了……

最後並沒有進會展中心的大門,只在微信上看了一些作品。這不是博物館,一個歐洲人開的高級展銷會,收藏家必看,藝術家可看可不看。我喜歡莫蘭迪,聽說洋人帶來不少,應該好賣吧。期待明年巴塞爾可以看到近期大紅的比利時畫家西爾萬的作品。

陳星逸 十七歲 於美國因特洛肯藝術高中就讀鋼琴與作曲專業

偶然有機會拿到朋友一張票,得知時雖說已近傍晚,但還是興奮地趕忙去了。先在三樓的展廳逛,看到一些與往年類似的“變奏”,也有一些懷古的新作,讓我不禁想象這些畫家在這一年有了些什麼不同的經歷和改變,還有是什麼讓他們秉持原來的風格。還有很多畢加索真跡和受畢加索影響的畫作。每幅畫都反映了生活或生命,彷彿不同的時間被凝聚成不同的結晶,一一展現在我面前。

一路聽見觀展人的交談,也甚是有意思,比如類似“用現代的技法重新詮釋中國傳統文化”,和“對呀,中國傳統文化是有生命力的”這段對話觸動了我的心絃。自己獨身一人看展,萬千思緒格外清晰,就連與陌生人眼神的交接也讓我感慨萬分——他們揹負着自己的故事,此時此刻和我欣賞着同一幅畫、同一件展品,也許有那麼一點點我們對藝術的感觸是相同的。

我凝視了很久像血一般的“禁忌的顏色”、用馬勒的大地之歌樂譜(上圖)所製成的類似袍子的藝術品(旁邊還有一副耳機,播着此曲的錄音,真的是非常難忘的體驗)、一頁不斷被重描的詩,還有一些很有層次感的多媒體粘貼畫。這些都成爲了靈感融入到了我的詩裏。我感悟到文字,音樂與視覺藝術的聯繫——這三者相互昇華的特性是不可忽視的,下面是我寫的觀感。

黃佳 藝術家

黃佳與兒子陳元隆

在家待久了我已經不習慣香港的嘈雜和巴塞爾川流不息的人流。每年去香港巴塞爾看看,一來是朋友相約,二來喜歡和做藝術的兒子一起聊藝術有關的話題。今年巴塞爾整體感覺還行,但是大的驚喜沒什麼。畢竟每年看到的是許多老面孔藝術家和畫廊。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平時我就有閱讀大量藝術家作品和資料背景習慣。對待藝術的態度我是慢熱的,不會被表面的繁華或者藝術家作品價格影響到我對藝術創作的態度,也不會盲目的興奮和跟風。

我個人整體感覺巴塞爾越來越像名利場,除了看藝術家作品外我也喜歡觀察看展的人羣,並且見到許多老朋友和享受香港美食,每個人打扮得各有特色,身邊的朋友們對藝術品收藏越來越感興趣,這也是非常好的事情。讓更多的人瞭解當代藝術,也刺激和帶動了深圳藝術圈的生態發展,現在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當代藝術。我個人認爲看藝術家作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是需要收藏家和看展的人在事前做一些功課,瞭解藝術家創作脈絡和藝術流派,不然的話都是網紅打卡和看熱鬧,藝術家也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被表象魅惑而偏離了藝術創作初心。

彭捷 策展人,深圳huxia projects藝術機構和PJ GALLERY創始人、《國家美術》雜誌藝術總監

今年因爲幾家機構還有深圳國際藝博會的委託,做了幾場專業的包括香港巴塞爾、畫廊和拍賣行整體藝術生態的導覽。所以和以往自己看巴塞爾只關注自己喜好的藝術品不一樣,今年我更多關注香港巴塞爾新的變化,展場的重點焦點分佈等等。明顯的一個感受就是畫廊愈發有意識針對性地根據這幾年香港及背後亞洲市場的反應,做出了非常具體、清晰的藝術家及作品的選擇和調整。

今年展區特別精心組織的專題藝術展真心推薦、值回票價的是來自倫敦的Richard Nagy畫廊帶來的約45幅席勒的精彩畫作。不少還是借出的私人收藏,席勒的一幅標價500萬美元的雙人自畫像油畫(上圖)創作於1918年他去世之前,市面上極爲罕見但不供出售。

每年的巴塞爾都像一劑強心針,給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藝術從業人員和愈來愈多的藏家公衆一個強勁的推動力量。我個人始終相信藝術的願景會越來越好,下來四月份我自己在深圳的畫廊也將如期開幕,一起來期待吧!

愛美麗 Amelie

90後攝影師,“一分鐘藝術”公衆號主筆,香港中文大學視覺文化研究碩士,廣州圖書館專家委員會委員。

VIP首日,離入口最近的D1出口早就排起了蛇形的隊伍,到點有序地入場後,有目的藏家走向預先談好的畫廊,既要腳下生風,又不能失了風度,只爲確認眼神,立馬拍板。開場一小時後,3點多走到大衛卓納畫廊,女雕塑家卡羅爾已經被觀衆圍住,4件拼貼系列不鏽鋼作品,只賣剩一件,簡直是買菜的節奏!

此次巴塞爾最賞心悅目的是Galleria d'Arte Maggiore 帶來的馬格里特(上圖),朦朧的月下裸女,爲紛擾的市場撒上一股清流。李振華策劃的光映現場關注的人較少,但質量極高,《劉小東在柏林》亞洲首映全程無尿點,映後對談,劉小東說,藝術是在放低身段,我只要站起來一點,就是在創造。希望在這個快餐和網紅文化橫行的時代,帶來哲思的光映現場,能受到更多的關注。

Athena Tse 藝術家藝術顧問

Athena Tsesugimoto hiroshi的作品前。

Amelie在現場偶遇Athena Tse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香港巴塞爾,第一次帶父親參觀,有意思的是,他平常生意上嚴謹的朋友也突然變得俏皮起來,打扮地美美的出現在博覽會上。我們相對會喜歡涉及歷史題材的作品。

我個人喜歡sugimoto hiroshi(杉本博司)的作品,並且特意在他的作品前拍了照。他創作了《海景》系列,在人類的歷史中,我們所觀察的一切都在變,唯海平面不變。

陳佳穎 深圳本色空間藝術總監

今年巴塞爾之旅中有趣的遇見,包括:

①多年不見的好友偶遇相聚展會現場,好幾位朋友都開始從不同角度進入藝術領域。

②在微信和Facebook上溝通兩年,在不同城市嘗試約過數次的瑞士資深藝術界朋友這次終於見面了。

③去年原計劃合作但尚未完成的星空間和普利策獎獲獎人、攝影藝術家劉香成老師在中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時期完成的最富有歷史價值及強烈人文氣質的圖片這次在巴塞爾展特別展出,並引起極大關注。

就我私人視角的觀察和體驗而言,我覺得主題展或藝術家個展的畫廊展位比往屆多,更聚焦及有學術價值;首次參展的畫廊多;巴塞爾藝術展各版塊策劃的活動和周邊活動衆多,時間不夠用;中國畫廊展示了非常重量級的作品。

Amber劉琥珀

MUNDUS DC設計事務所合夥人、MOKIK藝術機構創辦人

今年逛巴塞爾時內心過於平靜,以至於懷疑自己對她的熱情逐漸在褪減,今年逛得比較匆忙,發現實驗性的作品以及與觀衆互動的展品有所減少,商業氣息較濃,有的畫廊把去年大熱的作品再次搬了過來,略感尷尬,但的確依然被熱捧。香港巴塞爾今年已經第七屆了,在中國的名氣越來越響,觀衆也越來越多元化,每年此時,香港會展,儼然一場豐盛熱鬧的大Party

往年最打動我的還是藝聚空間的作品,今年最吸引我的是彌載映的作品-平面(熱烈)(2019),他的作品靈感來自香港這座城市,旨在傳遞這城市的本質、境況及商業文化等,作品川流不息流光溢彩,也很受小朋友喜歡,可以在裏面捉迷藏,我居住在香港,對此作品頗感親切感。之後我在三樓Richard Nagy畫廊流連的時間較長,被整個畫廊展位空間裏陳列的幾十幅埃貢·席勒(Egon Schiele)的作品吸引,這是我喜歡了多年的藝術家,很是過癮。

後來當我逛到三樓“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畫廊時,眼前驟然出現了一位身披金黃色披風的長髮披肩的模特施施然走過,走到阿岱爾•阿⾙德賽梅(Adel Abdessemed)的一幅據聞是以人造血創作的猩紅色畫面驚駭的作品《禁色》前(上圖),地面是藝術家趙趙根據目擊被車輪碾壓致死的貓的屍體在路面的痕跡印象所作的作品...那瞬間有強烈震感,他的長相混合美豔版的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及耶穌的模樣,微笑着輕輕擺動長袖,既天真帥氣又美麗嫵媚且有聖潔之光,整個畫面血腥暴力但同時又美不可言,充滿控訴又充滿神性,我大概會彌記很久。

C小姐 策展人、資深媒體人、藝術維C創始人

這是我第七年來巴塞爾看展了,可以說是老觀衆了。每次看了都讓我驚喜與有收穫,但因爲經常有讀者說他們逛了看不懂,所以在2015年起我開始組織讀者來現場,爲他們導覽巴塞爾。這次巴塞爾的國際前十名的大畫廊,帶來了很多新銳作品。2019巴塞爾最讓我驚喜的,不是看到各種前衛畫廊的新銳作品,也不是各種腦洞大開,相對來說我有點視覺疲勞了。

這次,我能一次性看到了幾十張席勒,很開心。與我同行的藏家、“中國動漫藝術推手第一人”金城老師,他也很驚歎,說比他在席勒老家美術館看到還要多!席勒一身是非不斷,因爲畫的女性多裸露,甚至有人誣告他是色情藝術家。當然最終罪名不成立,但也被入獄幾天,他很不爽反抗:“藝術最大的魅力,不是自由嗎?”我覺得,席勒的畫不色情,他始終在描繪痛苦,當然,對此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據說喜歡席勒的作品大部分是中年男性,女性還是無法接受,你們覺得呢?

Carmen Wen 卡文,策展人、藝術家經理人

卡文在大受歡迎的彌載映的作品中穿行。

今年香港巴塞爾藝博從vip首日開始就淪爲內地黃金週景區般的存在。藏家、網紅、媒體……輪流看作品,最特別的是看官年齡見長,不少老夫老妻都愛上藝博。有見及此這十來年明星藝人的眼光開始投向藝術金融,今年在會場就看見身份已轉為畫家的呂良偉,與太太在藝術家張羽的先鋒水墨前轉悠。前港姐朱潔儀現在也是有開個展實力的女畫家了,當現代作品吸引著她的眼光。

走到亞洲視野區域,碰到已是醫美上市公司主席的美女黎姿,她邊看畫邊與丈夫馬廷強有說有笑。至於陳冠希宣佈退出娛樂圈後,潮牌生意有賺有虧,但藝術品投資確實有收益。之前在拍賣行借過他的喬治康多展覽,康多這幾年升值堪比地產,不知道這邊陳老師與太太在巴塞爾會相中那個畫家。韓國影星李秉憲看展的保鑣太多,我就不去越過人牆了。相對拄着枴杖也來看書法的蔡瀾、在薛若哲作品’三體 燈泡 ’前經過的扎克伯格,對藝術更是愛得深沉與低調。有經驗的看展人都會選擇走累了,喝杯咖啡。我在梳理着席勒那45張素描的時候,遇到作家陶傑,他說與巴塞爾同期展出的Art Central更有驚喜,香江才子視角確實新銳。

胡亞光 深圳大學表演系教師

去年從劇場直奔展場還歷歷在目,今年再去Art basel感嘆又是一年……這次觀展我們有意調慢了節奏,既然時間是有限的很難看完諸多的藝術品,那就選擇讓你眼前一亮或者怦然心動的作品駐足停留吧;而且拍照也少了,因為喜歡的自然會留在心底甚至忘記拍攝;還是那幾個好友相約,使得每年看的藝術品不一樣但對Basel卻漸漸有種熟悉的味道⋯⋯

彭佟莉 資產管理公司董事

藝術門外漢的我,逛巴塞爾的感受更像愛麗絲夢遊仙境,好任由自己被各種藝術作品衝擊、感染和打動。炫麗的看似大混亂的畫面,濃烈的豐富的撞色,噴薄欲出的熱情;喜歡的一幅作品如下,半裸女士的背影,光潔的額頭,在彎彎的月光的映襯下,凝望着廣褒的海平面,沉靜而從容,有一種無懼歲月的淡定和坦蕩。

曾榛 藝術愛好者、設計公司合夥人

今年香港巴塞爾真的有點悶,沒有看到什麼特別有衝擊力的作品。其實不是作品不夠好,而是新觀念、新材質、新手法、新角度比較缺乏,和去年相比重複性較高,但又少了一些老牌大師作品。總體感覺作品裝飾性、流行性、商業化元素比較強,很炫很熱鬧,但沒法讓人沉下來反覆玩味,以至第一次仔仔細細看完兩層展廳時間還很寬裕,實在沒什麼令人流連忘返的作品。不過,這次意外驚喜是在一個畫廊集中看到大批席勒的作品,太凝練太哲學,愛死了!

圖片及約稿由被訪者提供,特別鳴謝!

本期作者

尹維穎

李蕾:畫是日記是情書是另一個自我

相關文章